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9|回复: 0

“预”字当头方能更好履职尽责

发表于 2 小时前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预”字当头方能更好履职尽责(思想纵横)
刘书畅《人民日报》(2025年10月13日 第 09 版)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领导干部要有草摇叶响知鹿过、松风一起知虎来、一叶易色而知天下秋的见微知著能力”。见微知著,体现为前瞻性思维,是一种洞察力、预见力。面对艰巨复杂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党员干部不仅要想干事、敢干事,还要会干事、干成事,不能被上级推着走、群众推着走,而要增强前瞻性思维,预见机遇之势、需求之变、风险之微,增强推动高质量发展本领、服务群众本领、防范化解风险本领,更加主动、更加自觉地履职尽责。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党员干部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重要工作之一。这项工作抓得好不好,关键一点在于能否把握住发展机遇。机遇从不会扎堆出现,更多是悄然闪现,可能是一个新想法的萌芽,也可能是一种新模式的尝试,如果不及时捕捉、主动承接,就会转瞬即逝。预见机遇的关键,在于做机遇的转化者,既要敢于“第一个吃螃蟹”,从零散信息中识别发展趋势,更要善为机遇落地搭平台,变“等机遇上门”的被动为“追着机遇干”的主动。党员干部要以见事于细、见事于早的洞察力,增强抢抓机遇的预见性和前瞻性,从网络热点、消费习惯、生活场景的“微变化”“小切口”中看到机遇,结合本地区、本单位实际,牢牢抓住机遇转化的“黄金窗口”。
  民生关切、企业需求等并非静态的“清单”,今天念叨的小事或许就是明天必须关注的大事。面对群众诉求,若只是被动回应,就容易陷入解决一个、冒出一批的循环,久而久之会影响党在群众中的形象。预见“需求之变”,本质上是对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真正践行,要求党员干部将工作做在群众开口之前,把服务送到群众身边。比如,有地方法院在走访基层司法所时了解到,当地受理的农民工工伤案件比例较高,经过周密调研,推动开展农村建筑工人意外伤害保险试点,推动当地“凡用工必买险”,切实解决农民工后顾之忧;有的地方政府推出“码上联”应用场景,让企业扫一扫就能轻松获取相关资讯,后续还派专人上门服务,企业的政策盲区被快速消除。广大党员干部要增强“提前半拍”的自觉、“雪中送炭”的热忱,主动迈开深入一线的脚步,通过大数据分析、一线蹲点调研、换位跑一次等方式,敏锐抓住群众和企业的需求。面对群众和企业的意见建议,善于“抽丝剥茧”,学会从个别诉求中梳理出共性趋势,把临时性的应对策略转化为常态化的制度安排,推动“解决一件事”向“解决一类事”转变,让服务从“跟在诉求后”变为“赶在需求前”,让惠民利企的底色越绘越浓。
  党员干部在履职过程中,突发任务、潜在挑战常不期而至,如果等问题出现后再仓促应对,不仅容易陷入被动,解决问题的成效也会大打折扣。唯有将看似偶然“遇见”的难题,转化为主动“预见”的工作重点,才能抢得先机,把握工作主动权。预见问题不是未卜先知,而是对风险传导规律的精准把握。党员干部要清醒地认识到,除患于已然者易,防患于未然者难,一次及时的“排雷”,胜过十次匆忙的“救火”。必须增强忧患意识、筑牢底线思维,炼就善于发现问题的慧眼,对可能发生的各种风险挑战,做到心中有数、分类施策、精准拆弹。把“补牢”之功用在“亡羊”之前,坚持关口前移、防范在先,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