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一个回收物料区引发的降本增效热潮本报记者 田国垒 本报通讯员 周燕
《工人日报》(2025年10月14日 08版)
在兖矿能源济二煤矿,一片长约3米、宽1米,用铁网围设的回收物料存放区,成为降本增效的“明星区域”。它的“走红”,要从综掘一区曾经的“老大难”问题说起。 “现在,这些闲置物料都统一放进回收物料存放区,通过修理组装,达标后还能接着用,这个月咱班靠这省了2000多元!”近日,济二煤矿综掘一区工长姚灿指着用铁网围起的存放区,跟工友们算起了“节约账”。 从随手丢到分类放 曾几何时,“乱”是济二煤矿综掘一区井下作业面的一大难题。尽管工区采取了加派人手盯岗、考核文明施工等措施,但职工“重进尺、轻规范”的观念未变,问题始终未能根治。 “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得先找准关键症结。”济二煤矿综掘一区党支部书记孟凡浩说。工区班子通过井下跟班排查,用一周时间记录下12处“浪费点”,最终决定从物料存放入手整改,在各作业点设置了用铁网围设、分类标注的回收物料存放区。 新举措推行之初并不顺利,职工们抱怨:“下井干活已经够累了,哪有工夫拾掇这些小破烂?”为破解这一困境,综掘一区调整思路,将回收物料存放区使用情况纳入班组“班清班结”考核。 “现在验收员交接班,不光查进尺,还得查存放区物料分类、可复用材料登记情况。”该矿综掘一区区长史节涛说,“达标的班组每人多拿100元绩效,未达标的直接扣班组绩效,这样一来,大家的积极性明显提高了。” 8月份,该工区钻具、胶管等辅材消耗较上月减少30%,仅班组辅材结余就达3000余元;浮煤清理、脏杂物处理等实现随掘进进度动态达标。 从单个做到全矿干 综掘一区的“存放区效应”,很快引起了矿上的关注。 “一个回收物料存放区能解决一个工区的材料浪费问题,那能不能让这个思路在全矿推广?重点是要让每个区队、每名职工都理解‘降本就是增效,节约就是盈利’。”在该矿经济运行分析会上,济二煤矿有关领导对“以点带面、由表及里”思路进行重点强调。 一场以小物件回收为起点的行动,很快在济二煤矿各生产区队铺开。 在综采二区,职工们按照回收物料存放区的思路,给采煤机、液压支架配件做了专属货架。“以前更换下来的截齿、电磁阀、滤芯随手放在设备房,时间一长,要么生锈,要么丢失;现在每个配件都有‘身份证’,用了多少、剩了多少、能复用多少,台账记得清清楚楚。”该工区材料员拿出记录本,上面详细标注着8月份复用截齿21个、修复损坏电磁阀42片、清洗阀芯71个,直接节约成本3万余元。 在运搬工区,各小队积极开展修旧利废工作。8月份,单轨吊队通过修复损坏的制动油缸、遥控起吊操纵阀关等配件,共计节省材料费约12万元。随着这项工作的深入开展,他们回收的范围从井下延伸到地面。 “现在我们不仅回收井下材料,地面车间的旧螺丝、电线头都有了专门的回收区域,上个月光复用这些小零件就省了3000多元。”该工区区长孟现明说。 当前,该矿各工区结合自身生产特点创新回收模式,让物料回收的特色做法成了全矿降本增效的通用思路。 从“要我省”到“我要省” 降本增效不是“一阵风”,得有长效机制,让职工愿意干、坚持干。 济二煤矿为让节约意识真正入脑入心,在原有精益化管理考核基础上,新增回收物资考核标准——对应当回收却未回收的物料,按原值扣减班组绩效;达到回收率标准的,按回收物料单价给班组发放奖励。 “以前光听着要节约,没太当回事;现在明白了,省下来的都能体现在收入里,慢慢就从‘要我省’变成‘我要省’了!”职工们说。 同时,该矿依托劳模创新工作室,专门设立“建言献策促发展”金点子合理化建议征集活动,仅上半年就收到金点子合理化建议46条,其中32条已落地实践。 据统计,自回收物料存放区引发的降本行动开展以来,济二煤矿各生产区队累计新增各类回收存放点23处,材料复用率较上半年提升17%,三季度全矿材料成本较计划节约156.3万元。 如今的济二煤矿,节约、回收、降本、增效已成为职工们嘴边的高频词,更内化为日常工作的行动自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