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云南文山州文山市东山乡的文山复烤厂新厂区,430亩的园区里,联合工房的钢结构屋顶在阳光下格外醒目。联合工房二楼,“匠智”党员突击队的技术骨干王师傅正盯着中控屏上的参数曲线,手指轻点鼠标调试卧式打叶机组说:“这台新设备的风分器采用高速皮带抛料技术,比老厂区的设备能耗降低32%,以前老厂调设备得围着机器转,现在在中控室就能精准控温、控速,效率高多了!” 图为联合工房二楼中控室。李柄燚 摄 从13公里外的老厂区,到如今这座现代化复烤基地,文山复烤厂的易地技改不仅是一次“搬家”,更是一场关乎烟草加工产业转型的“蝶变”。曾经,老厂区地处闹市区,环保压力,与周边居民区的矛盾日益凸显,分选棚分布零散,收储时货车堵在门口是常事……而现在,这些“老难题”都随着易地技改的落地逐步解决。 技术革新:工人从“体力型”转向“技能型” 新厂区的生产线处处透着“智能范儿”:联合工房内,12000kg/h打叶复烤生产线串联起271台(套)新设备,从配叶切断到成品装箱,多个环节实现自动化;纸箱自动开箱套箱成型系统前,机器人精准吸箱、折叠;线叶片结构检测装置通过双光谱技术,7个取样口实时反馈叶片含梗率。“以前得取样送实验室,现在数据秒出,我们只要根据参数微调设备就行。”生产技术室的年轻技术员小唐说。 这种“技术赋能”不仅改变了生产方式,更让职工从“体力劳动者”转向“技能操作者”。文山复烤厂专门针对新设备开设了“师带徒”培训课,邀请设备厂家技术员和厂里的老工匠一起授课,截至目前,像“匠智”突击队这样的团队,已累计解决设备调试难题20余个。 绿色转型:老厂房的“烟火气”换成新厂区的“生态味” 在新厂区的东南角,一座造型像“小提琴”的雨水调蓄池格外显眼,这是厂区绿色设施的“代表作”。630立方米的池体里,跌水曝气、人工湿地与紫外线消毒工艺串联,收集的雨水经过处理后,不仅能补充生产用水,还成了职工休息的景观区。“以前老厂下雨好多地方会积水,现在不仅能‘存水再用’,还有了个散步的好去处,闲暇之余我们常来这儿散步。”后勤的陈姐笑着说。 从“高耗能、高排放”到“绿色低碳”,新厂区的转型处处考虑职工的工作环境:选叶车间的喷雾加湿系统保持恒定湿度,避免烟叶造碎的同时,也让工人告别了“干得嗓子疼”的日子;联合工房的通风系统每小时换气3次,粉尘浓度比老厂区降低60%;就连厂区的湿地果园,都是职工们自己捐树种、自己栽种的,“种的缅桃、枇杷来年就能结果,这厂区就跟家一样。”参与种树的职工说。 如今,文山复烤厂的新厂区已进入投产冲刺阶段。从“老厂房”到“智慧厂区”,这场转型不仅让烟草加工产业换上“新装备”,更让职工们的工作更体面、生活更有盼头。(周媚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