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6|回复: 4

2025年10月12日企业热点新闻

发表于 3 小时前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记者10月11日从市场监管总局获悉,由我国牵头提出的《智能出行服务安全与隐私》国际标准提案,近日在网络安全国际标准组织成功立项,标志着全球首个聚焦智能出行领域的隐私保护国际标准正式启动制定。

该标准将立足智能出行服务的技术路线与产业现状,规范智能出行服务系统的通用框架,包括驾驶员、乘客、服务提供者等相关方、关系和数据流转情况,明确相关安全措施,为全球出行领域标准化发展提供关键指引。

市场监管总局指出,《智能出行服务安全与隐私》国际标准的成功立项,标志着中国在国际标准化领域又一突破性进展,有助于推动中国在国际隐私保护与信息安全标准化工作中进一步提升影响力和话语权。该标准填补智能出行行业细分领域隐私保护指南的空白,为全球出行领域标准化建设提供重要参考,对赋能全球智能出行安全规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未来,我国将持续依托在智能出行领域的实践积累,深度参与国际标准化工作,将国内成熟的技术经验与管理模式转化为更具普适性的国际规则,同时积极吸纳全球先进理念,以更好推动全球智能出行领域的安全协同与隐私保护。(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蒋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 小时前 | 查看全部

10月10日,由中铁五局承建的滇中引水工程上果园隧洞实现顺利贯通,标志该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

据了解,上果园隧洞北连北衙隧洞,南接下河坝隧洞,隧洞全长约5.53公里。该隧洞属深埋隧洞,泥岩岩质较软,围岩稳定问题极为突出。存在大量软岩大变形和承压水等不良地质洞段。

面对隧洞复杂的地质难题,为保证隧洞安全顺利贯通,项目部根据不同地质洞段特点,对于软岩大变形和下穿大丽铁路等特殊洞段,采用“短进尺、弱爆破、早支护、勤量测、紧封闭”的施工原则,做好超前地质预报和安全监测。同时,在项目建设生产过程重视环水保施工作业,减少扬尘对周围环境的影响,通过环保科学施工,获得滇中引水工程绿色典范样板工程。

滇中引水工程是优化云南水资源配置的重大战略性基础工程,建成后可缓解滇中地区城镇生产生活用水矛盾,改善区内河道和湖泊生态及水环境状况。(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黄榆 通讯员 匡东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 小时前 | 查看全部

为确保铁路供电安全稳定,有效提升员工应急处置能力和协同作战水平,日前,中铁电气化局运管公司南昌维管处南昌维管段开展了一次联合抢修演练。

演练前,南昌维管段积极沟通协调,合理编制演练方案,细化演练流程,调配人员、机具、物料准时到位,为演练顺利进行做足准备。演练中,抢修人员严格按照方案分工协作,模拟了大范围接触网断线、塌网、断杆的应急处置全过程,重点检验了应急处置“三出动”、应急料具的调配使用以及现场抢修过程中的相互衔接配合情况。

此次演练有效检验了应急抢修预案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提升了员工的实战能力和各单位联动协作水平。南昌维管段将以此次演练为契机,持续加强应急能力建设,定期组织各类应急演练,为保障铁路供电设备安全稳定运行、确保铁路运输畅通提供坚实保障。(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刘静 通讯员 邓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 小时前 | 查看全部
记者10月11日获悉,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近日联合印发《深入推动服务型制造创新发展实施方案(2025—2028年)》,提出到2028年,打造服务型制造升级版,完成20项标准制定,打造50个领军品牌,建设100个创新发展高地,服务型制造典型模式广泛普及、新模式不断涌现,为促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有力支撑。

《实施方案》从“点、线、面、体”四个维度,聚焦企业、行业、区域和生态方面提出体系化推动服务型制造创新发展的任务措施。

一是以企业为“点”,打造一批龙头企业和领军品牌,开展服务型制造品牌提升行动、融合应用场景创新示范行动,激发经营主体发展活力。

二是以行业为“线”,分行业分领域推进共享制造、个性化定制、全生命周期管理、总集成总承包等服务型制造典型模式推广应用,实施共享制造培育提升行动。培育壮大科技服务业、工业设计、软件和信息服务、生产性金融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

三是以区域为“面”,以省级及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工业园区、产业集群为载体,打造一批服务型制造创新发展高地,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

四是以生态为“体”,加强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和模式创新,加快建设服务型制造标准体系,加强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夯实服务型制造发展底座。(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杨冉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 小时前 | 查看全部

10月11日,记者从吉林石化化肥厂获悉,作为该厂转型升级项目首套开车的化工装置,80万吨/年溶剂脱沥青装置建成投产11个月来,累计创效近4000万元。该装置以沥青为原料,主要产品脱沥青油和脱油沥青现已成为市场上的“抢手货”,可谓“吃粗粮,产精品”,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新动能”。

80万吨溶剂脱沥青装置全景

据了解,该厂在溶剂脱沥青装置调稳调优过程中,灵活掌握经营策略,中间产品70B道路石油沥青直接面向市场,在此基础上,为满足市场对高品质防水材料的需求,该厂与相关单位展开深度合作,成功开发出附加值更高的F80防水沥青新产品。此外,根据脱沥青油出现较大利润空间的市场实际,该厂还组建攻关团队积极探索提高脱沥青油产量的路径。

与此同时,该厂在降低原料成本上努力“下功夫”,通过“调优脱沥青油汽提塔温度、精细操作低压溶剂罐放空”等手段,使丁烷溶剂消耗比计划下降0.3千克/吨渣油,脱沥青油产品实现了“成本下降、产量提高”的目标。

“工厂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对溶剂脱沥青装置进行新产品研发,向高附加值产业链延伸,是坚持从‘生产型’向‘经营型’转变的成功范例,在创造效益的同时,也为今后工作开展提供了有益借鉴。”该厂负责人说。(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彭冰 通讯员 高洪波 王晨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