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1|回复: 0

坚守中国特色,建设一流中医药大学

发表于 3 小时前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作者:乔学斌(南京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以中医药学为主干和特色学科专业的中医药院校,天然带着鲜明的中国烙印,其推进一流大学建设的过程,也是中医药学科发展、知识创造和文化传承的过程,因此更易形塑不同于世界其他一流大学的特色、风格、气派。将“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要求落实到一流中医药大学建设过程中,可以进一步提升一流大学的建设境界,促进中医药院校高质量发展,有力引领和推动中医药院校以更高标准加快发展,为建设教育强国、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更大贡献。
  中医药赋予中医药大学显著的中国特色。中医药院校在学科建设上具有区别于世界其他大学的显著标识,而中医药独特的资源优势,又进一步凸显了中医药院校在发展建设中的中国特色。从发展使命上看,中医药院校服务强国建设的“中国底色”更浓厚。中医药具有多样资源属性、丰富价值形态和全面社会功能,与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和本质要求逻辑统一、价值同构、目标相契、路径互通。在推动一流大学建设的过程中,中医药院校必须以一流的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文化传播,提升中医药发展水平,为发展中医药新质生产力、打造中国特色卫生健康发展模式、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贡献力量,这既能切实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体现鲜明的政治方向,也可有力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体现出浓厚的中国特色。从大学文化上看,中医药院校文化建设的“中国气韵”更足。中医药是优秀的文化资源,中医药的哲学体系、思维模式、价值观念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脉相承,全面、系统、完整地体现了中华文明的核心理念。中医药院校是中医药文化的忠实传播者,既全面传承和彰显中医药文化,也不断推动中医药文化面向社会大众乃至国际舞台传播。中医药文化赋予中医药院校更加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气质,也使中医药院校更容易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华文化。
  中医药的学科发展道路更具有中国风格。在以学科建设为统领推进一流大学建设的道路上,中医药院校既要遵循世界高校建设发展的普遍规律,也因为中医药学学科的特殊性而要探索形成自身特色发展道路。在人才培养上,中医药学是在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辩证法思想指导下,通过长期医疗实践逐步形成并发展的医学理论体系,其知识体系具有复杂性和特殊性,完全遵照西方医学教育模式很难培养出合格的中医人才,必须将传统师承教育与现代院校教育相结合,加强中医经典研读,培养学生中医思维,实现早跟师早临床,形成具有中医药特色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同时,与时俱进推动一流中医药人才培养,还要促进中西医结合,促进学生对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等现代科学技术的学习掌握,从而在人才培养路径方法上更加凸显特色创新。在科学研究上,中医药是中国完全自主的知识体系,蕴涵着丰富的生命科学资源、医学科学资源和思维科学资源。这一坚实基础,使中医药科学研究的方向更加明确、路径更加统一,即“用现代科学解读中医药学原理”,推动中医药与现代科技相结合,不断实现中医药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打破西方在医学科学相关领域的知识垄断和产权壁垒。这种目标、基础和路径的明确性,使得中医药更容易开展有组织的科研,更容易推动学科交叉,更容易深化产学研用融合,在科研范式上更加体现中国风格。同时,中医药凝聚着中华民族深邃的哲学智慧,具有科学和人文双重属性,围绕中医药的科学研究,要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个维度开展,进一步凸显了中医药科研的特殊性。在人才队伍建设上,中医药学作为中国特色学科体系,与其他学科在世界大学范围内拥有相同或相近学科不同,几乎是中国独有的学科体系,因此很难通过海外引进吸纳领军人才,必须更加注重自主培养高层次人才。一方面,相关人才必须具备扎实的中医药知识基础,拥有中医思维;另一方面,也要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知识,能够推动中医药守正创新。这就要求中医药院校在人才队伍建设上,必须走出符合中医药人才成长规律、适应当代学科发展需要的新路。
  中医药高质量发展为中医药一流大学建设提供更广阔前景。中医药是独特的卫生资源、潜力巨大的经济资源、具有原创优势的科技资源、优秀的文化资源和重要的生态资源,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这一丰厚的资源属性,赋予中医药院校更大的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使中医药院校更有能力推动知识创新创造,更有机会实现从“0”到“1”的重大科技突破,更有空间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更具条件发展新质生产力,在推进一流大学建设的道路上,拥有了得天独厚的先天优势。同时,在中医药及其相关学科领域,中医药院校更有能力掌握国际话语权,主导国际标准制定,引领学科行业发展,既彰显高水平办学实力,也以中医药为载体深化国际交流合作,用中医药实践阐释中国理念、用中医药故事传播中国价值,在世界舞台上展现一流大学风貌,助力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
  《光明日报》(2025年10月14日 15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