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5|回复: 0

“让每一粒种子都遇到合适的土壤”

发表于 2025-10-14 14:55:19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一线探索】
  光明日报记者 杨 飒 光明日报通讯员 陈 健
  8月25日下午,浙江省宁波市东海实验学校阳光剧场内座无虚席,2025学年一年级新生“阳光分班”现场会正在火热进行。家长代表和学生们都专注地盯着台上。
  义务教育如何筑牢从起点到过程的“全程化公平”?这始终是社会关注焦点。东海实验学校通过20多年实践,逐步探索出一套科学透明、动态优化的“阳光分班”机制,为区域推进教育公平提供了鲜活样本。
  程序公开、过程透明,是“阳光分班”的生命线。每学年开学前,学校通过公众号发送邀请函,请家长代表来到分班现场,见证抽签、匹配、成班的全过程。全部环节均在“阳光”下运行,全程录像、存档备查,真正做到可回溯、可查询。2025级七年级新生史凌萱的爸爸感慨:“从前担心‘暗箱’,如今眼见为实。这样的分班,是真正阳光的操作。”
  这种开放姿态做实了公平、增进了家校互信,使分班从以往容易引发猜忌的“敏感环节”,转变为共建家校信任、形成教育合力的关键契机。
  均衡分班,并不是随机“播种”,而是一项融科学评估与人文关怀于一体的系统工程。校长王忠军表示:“教育公平不是机械的平均主义,而是要让每个孩子‘各得其所’,让每位教师‘人尽其才’,让每一粒种子都遇到合适的土壤,让每一位教师发挥育人的匠心。”在分班过程中,学校通过多维度前期学情调研,绘制“学生成长画像”,在兼顾性别与学业水平的基础上,将心理特征、兴趣特长、学习风格、成长背景等变量纳入综合评价,并系统分析教师团队的风格、优势与育人经验,实现师生之间的“双向适配”,将班级差异控制在合理区间,从源头上守护教育公平。
  以2025级一年级为例,班主任团队在教学风格、班级管理等方面各具特色,既有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也有年富力强的中坚力量与富有创新精神的青年教师,这样的配置,如同“交响乐团”,教师们既和谐共奏,又各展所长,为学生成长提供多样化引领。
  “阳光分班”不是终点,而是个性化育人的新起点。在实现班级均衡配置的基础上,学校构建起多样化课程体系和分层教学机制,开设机器人、编程、工笔画、民乐等72门校本选修课,以“选课+社团”双轨模式,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成长路径。
  作为九年一贯制学校,在小学升初中阶段,学校特别设计了重新分班机制,既拓展学生的交往半径,也通过新环境激发其进取心和适应力,让新班级成为孩子主动成长、开阔视野的新舞台。
  “我们的目标是,以科学为基、阳光为径、成长为本,超越仅注重‘分得匀’的技术层面,迈向真正‘配得优’‘育得好’的教育。”王忠军说。
  《光明日报》(2025年10月14日 13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