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2|回复: 0

近代天津与腹地的商品流通路径和规模

发表于 昨天 15:02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论点摘编】
  张利民、龚宁在《中国经济史研究》2025年第5期撰文指出,近代开埠通商后,口岸城市的商品流通被迫卷入国际市场,但其传统经营方式并未完全失去作用。商品集散中心的功能不仅没有弱化,反而依靠对外贸易发展和交通运输条件改善得到强化,进而促进了区域内经济联系和经济发展。根据天津海关和常关的贸易数据可知,进出口贸易仅是商品流通的一部分,工业原料、机制品以及城市生活必需品交易是区域内商品流通的主流,而随着城镇发展、近代工业兴起和农副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其规模持续扩大。各地商品根据国内外市场需求和自身的条件,以及交易成本的差异,选择了不同的流通路径,形成了多元的商品流通方式,构建了更富有层次的市场结构。区域经济的发展和口岸城市腹地范围的扩展,既有来自国际市场的推力,也受到传统市场经济面对国内外市场变化的消化、调适和重构等多重因素影响。
《光明日报》(2025年10月13日 14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