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苏报记者 邵群 在近日收官的堪称技能界“全运会”的全国第三届职业技能大赛上,江苏苏州10名选手参加了9个项目的角逐,并“全员获奖”,斩获2枚金牌、2枚银牌、2枚铜牌和4个优胜奖,金牌数和奖牌数均位居江苏省前列,其中8名选手入选国家集训队。 苏州市坚持以产业为导向,擦亮“技能照亮前程”特色品牌,搭建职业技能竞赛舞台,以赛强技、以技兴产,加快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能人才支撑。截至目前,全市高技能人才突破115万人,位居全省、全国前列。 “坚实后盾”保障选手周全,赛场意外“有惊无险” 侯金辰,今年20岁,是吴中技师学院烹饪专业学生,获全国第三届职业技能大赛烘焙项目金牌,在难度最大的艺术面包比拼环节,他选择哪吒和孙悟空形象,制作了主题为“双杰闹乾坤”的作品。“刚上赛场时挺紧张,黄油都没切匀,还好,自己很快调整过来了,因为心里有一份底气。”他告诉记者,“赛前强化集训历时数月,我在教练组的指导下,进行8至10个模块的训练,平均每天要用掉12500克面粉、5500克糖、5500克水,从早到晚排得满满的。” 然而,赛场上常有意外。“与苏州相比,比赛地郑州气温较低,湿度较大,面团发酵较快。还有,比赛用的烤箱层高、层架也与集训时用的不一样。”侯金辰说,“保障团队把所有可能出现的情况都想到了,我临场随机应变,尽快适应,准确把握,在规定时间内顺利闯过了一道道关卡……” 19岁的冯瑞是江苏省苏州技师学院信息工程系计算机网络应用专业学生,获全国第三届职业技能大赛商务软件解决方案项目金牌。“比赛最后阶段时间非常紧张,偏偏这时,安卓模拟器却突然发生卡顿,当时心里很慌,找裁判会耽误时间,而且不能确定是否因为自己的误操作所致。”他回忆说,“紧急关头,我决定清除缓存,然后重新启动,模拟器终于恢复了正常,这种情况在赛前集训时模拟过……” “这块铜牌对我来说分量比金牌还重,因为它承载的不仅是一个名次,更是一段战胜自我、超越自我的过程。”20岁的吴青阳是吴中技师学院烹饪(西餐)专业助教,获全国第三届职业技能大赛烹饪(西餐)项目铜牌,实现了在国赛该项目上江苏省奖牌“零的突破”。“就在大赛前一个月,我突遭车祸,左脚骰骨骨折,当时一度打算放弃,在整个团队的帮助和鼓励下,自己终于重拾信心,一边进行康复治疗,一边坚持继续训练,双手撑着操作台,伤脚放在带轮的椅子上,身体重量压在右腿上。”他告诉记者,“比赛安排在三个半天进行,一共历时10个小时,我一瘸一拐忍痛坚持,在做蛋糕裱花时需要半蹲,当时整个身体都在发抖。这次经历告诉我,只要不放弃,梦想就一定有实现的可能。” 苏州市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相关人士介绍,各集训基地提供完备、充足的后勤保障,确保选手能够全身心投入训练,在赛场上勇创佳绩。为进一步对标国赛标准,提升苏州选手的竞争力,苏州市人社局、相关县级市(区)以及集训基地协同发力,持续加大资金投入,在既有场地、设施设备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进行硬件增购与升级。同时,聘请专家团队进行指导,并引进往届世界技能大赛获奖选手、国家集训队成员任教练,准确把握国家技能大赛技术标准和评分细则,为各赛项量身定制科学、系统的集训方案。 技能竞赛体系接轨国际,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同频 备战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并取得优异成绩,是苏州高度重视职业技能竞赛的“杠杆”效应,并将其作为重要抓手,带动更多劳动者特别是青年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的一个生动写照。 苏州强化顶层设计,率先推出“技能强市”行动,精准出台16条举措,加快领军型、青年型、复合型技能人才培育,其中包括构建与国际接轨的技能竞赛体系,建设一批世界技能大赛中国集训基地,加速将国际竞赛标准转化为职业教育标准规范。 苏州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苏州构建以世界技能大赛为引领、省级以上技能大赛为龙头、苏州市技能状元大赛为支撑、“吴地工匠”职业技能竞赛为基础的职业技能竞赛体系,层次分明、上下衔接、内外贯通,有效提升职业技能竞赛规范化、制度化、专业化水平。苏州创新打造“吴地工匠”职业技能竞赛品牌,鼓励支持重点行业、企业开展职业技能竞赛活动,注重契合产业发展需求,增加新技术领域赛项,引领产业“风口”,围绕苏州“1030”产业体系、低空经济、跨境电商、乡村振兴等重点领域赛项超60%,带动职工提升技能。 江苏省苏州技师学院副院长陈叙介绍,学院统筹设备、师资、课程等资源,重点建强CAD机械设计、商务软件解决方案两个世界技能大赛国家集训基地。同时,优化职业技能竞赛选手选拔、培养、激励体系,构建“校级选拔—专项集训—省级备赛—国家级冲刺”的阶梯式培养链条,营造“比学赶超、争先创优”的氛围。吴中技师学院副院长焦青向记者介绍,学院建有世界技能大赛中国集训基地,设烘焙、糖艺/西点制作、西餐3个项目。经江苏省人社厅批准,学院于2021年设立“世界技能大赛烘焙项目江苏省研究中心”,在选手培养方面,通过选拔进入青苗班的部分优秀学生,作为培养对象进入竞赛班,参加脱产或半脱产集训和比赛,优胜劣汰,动态调整。对青苗班、竞赛班学生,学院为他们规划发展路径,并提供相关保障。 苏州充分运用技能比赛、青苗集训、赛教结合等多种方式,以赛促学,以赛促训,加快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技工院校配套建立专门的管理、教练、研发团队,根据梯队选手特点,量身定制差异化培训课程。对在职业技能竞赛中脱颖而出的选手,苏州建立高技能领军人才培育信息库,实施个性化、精准化跟踪培养计划。同时,以赛促教,注重将职业技能竞赛中涌现出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等创新成果及时转化为教学资源,开发具有针对性、实用性的培训课程;通过总结竞赛经验,推动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