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赖志凯 通讯员 马占洲
“新预制的梁体与现有台座楔形块不匹配,常常需要凿除重做,有了这个新型的预制梁台座可调节楔形块,真是省时又省力。”在中铁六局太原公司乐西项目部预制梁场,技术员袁兴甲对此赞不绝口。
乐西高速公路位于山区,曲线半径小、纵坡变化大,需预制多种规格梁体。传统工艺中,混凝土楔形块的位置和高低需随梁长与坡度频繁调整,严重影响施工效率。
面对楔形块频繁更换的难题,项目成员决心通过“小改小革”寻找突破。“能否将‘固定式’变为‘可调式’?”班组技术负责人胡肖肖提出设想,并带领团队将工字钢、槽钢、钢板焊接成移动化模块,成功设计出预制梁台座可调节楔形块。
这项“微创新”装置操作简便,通过丝杠扳手调节螺栓支腿,便可调整四角高度;利用增减两侧工字钢模块,可以灵活改变横向位置,不仅解决了传统工艺的弊端,更大幅提升了施工灵活性与精度。
据了解,该楔形块所需材料价格低廉,制作简单,且可以反复使用。具有刚度大、稳定性好,便于安装梁拉杆,固定预制梁堵头模板等特点,投入使用后,共计节约成本约25万元,同时,工作效率和梁体质量安全较以往得到显著提升。
在乐西高速建设中,项目团队从岗位实际出发,持续优化工艺工装,先后攻克了隧道洞口净空限制导致架桥机无法横移等难题,以“小发明、小创造”赋能施工生产,让“科技改变生产”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施工一线的创新动力正为工程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