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7|回复: 0

说是月有阴晴圆缺(文思)

发表于 3 小时前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说是月有阴晴圆缺(文思)
吴洪亮《人民日报》(2025年10月15日 第 20 版)

  每逢中秋,最想念的常是父母、友人、爱人,抑或家乡。对于这份心底里的惦念,恐自“新月”始。
  连日来,北京画院美术馆的“无限清凉——丰子恺艺术展”和“三家门下转轮来——齐白石与徐渭、八大山人、吴昌硕”两个几乎同时推出的展览火了,天天排长队,是这个喜好安然的观画处没有过的气象。步入展厅的第一幅画就是丰子恺的那件名作《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这幅画被认为是丰子恺的“漫画出世作”,黑白稿最早发表在1924年朱自清、俞平伯主编的《我们的七月》上。聚后的清凉,穿过竹帘望见的那钩新月,最是惆怅。哪止丰子恺,齐白石也刻过一方印章:客中月光亦照家山。这方印章后来演化出纪念齐白石诞辰160周年的展览主题“客中月光照家山”。2023年在他家乡湖南举办时,还请另一个湖南人——99岁的黄永玉题写了展标,亦是一段佳话。展览的海报是白石老人的侧身像置于一个大大的圆月之中,既表达了齐白石在北京对家乡的心心念念,更寓意着一份圆满。
  关于月亮,齐白石还另有佳作。在北京画院收藏的2000余件齐白石的作品与文献中,我最爱的是一件尺幅不大的书法。其中的奥妙,我个人的浅见于不少场合与朋友分享过。这幅作品正当中仅写了一个充盈画面的篆书:月。此字右侧题了4个小字:“残月增满”。再看作品的左侧,方知白石老人写于1947年。那时,齐白石应该说已是功成名就、闻名遐迩了。不仅在前一年,与溥心畬一起作为画坛代表前往南京办展,更在上海受到极高礼遇,作品大卖,张充仁甚至为其塑像。如日中天的齐白石,为什么还要写“残月增满”呢?开始我也颇为不解,后来想起曾同一位老友聊天,他说:“你看小时候咱们读金庸的武侠小说,洪七公有一招叫‘飞龙在天’,我一直以为这是最了不起的一招!但在人生中,如果已经‘飞龙在天’了,恐怕就该走下坡路了。”回望80多岁的齐白石,如此冷静,写下“残月增满”,或许他感觉自己离“圆满”还有距离,还需“增满”。所以,我们可以看到这个老爷子真正的成功的确不在那个时候,他又活了10年。此后的10年,齐白石成了中国的美协主席,拿到了国际和平奖金,成为北京画院的首任名誉院长,甚至在其身后的1963年,还入选世界名人周年名册。的确,齐白石这个人非常神奇,他仿佛有预见的能力。譬如,他会趁着年轻视力好、手头稳时画极其工细的草虫,到年长时阅历、经验更丰富时再补上大写意的花草。这份跨越时空的“工写结合”成为其艺术的一大特点。总之,白石老人做的一些事情、一些判断仿佛是从土地中长来的,朴素而有深意。甚至不得不说,虽然我做齐白石研究也有20多年了,但面对他的作品慢慢品读时,还常会忽有所悟,突然有给齐老爷子鞠个躬的冲动。或许这就是齐白石和他艺术独有的力量。
  齐白石自署活到了97岁,但实际是93岁。而黄永玉是活到了99周岁,按中国人的算法,已是百岁老人了。在给黄先生筹备“如此漫长·如此浓郁——黄永玉新作展”时,我很荣幸为同期出版的《永玉100》写了后记,其中有一段话是关于月亮的。“兔年的蓝兔子,是黄老画的最后的生肖票。而他身边的人,每年盼的是他设计的挂历。兔年的挂历,烫了金,两个兔子耳朵竖起来,是双重的胜利!后面有个大大的圆月亮!他说:‘我是晚上八九点钟的月亮。’黄老看重这100岁,他明白齐白石说‘残月增满’的意思,然而,他希望的是没有成为圆月亮。‘大成若缺’或许才是真圆满!他一直在解死亡这道题,他没有胜利,更没有失败。真正的死亡是被忘记,他较了个劲,他用自己的方式,让掩埋与遮蔽显得多么费力气。”
  黄永玉“自己的方式”哪只是画画,写诗也一样。他在2021年出版的诗集《见笑集》中有一首诗《月》,就作为这篇小文的结尾吧。
  说是月有阴晴圆缺,/它圆它的,缺它的,/却总是/冷冷地欣赏人的/悲欢离合。/既不伤害/也不同情,/永远地无动于衷。/人许愿、祈求、寄托,/向着它寒冰的脸。/它美,是因为/自古以来的漠然。/人匍匐于无垠的清晖之下……/想起来了,/它多像我年少时熟读过的/女孩的眼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