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4|回复: 1

【助力写作】短些,再短些——评析获得中国新闻奖一等奖的一篇消息

发表于 3 小时前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来源 斌之絮语

       新疆日报的消息作品《3046公里!世界最长环沙漠生态屏障在新疆合龙》 在刚刚结束的第35届中国新闻奖评奖中,获得了消息作品一等奖。

       这篇消息主题重大、时效性强,写作严谨细致,多信源体现客观平衡,直接引语运用多且巧,新闻背景凸显新闻价值并衬托主题,语言流畅清晰,体现了记者和编辑良好的新闻素养。该消息全文992字,显得稍长,不过,这个篇幅是近10多年来中国新闻奖一等奖消息常见的长度,不足为奇了,不必苛责。

       消息长于报道动态事件,以追求新闻价值的重要性和时新性为特点,传统上以“新、实、短、活”为宗旨,以倒金字塔为经典结构,奉行客观平衡原则,是新闻写作的基础。由于倒金字塔结构刻板老套,尤其是其导语追求信息传播的效率,采用一两句话概括最重要事实的直接导语形式,简明直白,直截了当,缺乏文采,越来越不受新闻界的待见,所以这些年来国内新闻界热衷于借鉴特稿写作的间接导语模式,以文学语言铺陈,然后才用朴实的文字表明主题,如是,消息开头美起来了,有吸引力了,但消息的篇幅却长了。于是乎,中国新闻界消息写作越来越长的文风已经成为范式了,短不下来了。

       以该消息为例,其开头的铺陈是虚写,记者用一段场景描写把读者带到了现场,文笔优美,生动形象,它与第二自然段的实写共同建构了该新闻的导语。实际上,它从第二自然段开始采用了倒金字塔结构。如果按照消息简短的写作要求,删除第一自然段,略微删减一下主体部分,可以删除402字,仅用588字即可表现新闻主题



      11月28日10时37分,在中国新疆于田县万花园防沙治沙区,环绕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全长3046公里的绿色阻沙防护带实现了合龙。卫星遥感影像显示,这是世界最长的环沙漠绿色生态屏障。

  “今天栽了30棵树苗……太激动了!”靠近沙漠的于田县奥依托格拉克乡托格拉吾斯塘村村民买提肉孜·买吐逊他搓着手上的泥土说。

  塔克拉玛干是维吾尔语,意为“死亡之海”,它位于新疆南疆,是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面积超过33.7万平方公里,年均降水量约50毫米、蒸发量却在2500毫米以上。

  “塔克拉玛干沙漠是中国最强烈风沙活动区和最严重风沙灾害区,在大气环流作用下不断威胁绿洲,是中国主要尘源地和上风口。”新疆林业科学院造林治沙研究所研究员刘永萍说。

  1978年,中国启动“三北”防护林工程。40多年来,新疆依托“三北”工程,在风沙危害区域累计植树7000多万亩,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形成2761公里绿色屏障,剩余285公里空白区域集中在沙漠南部风沙危害最深、条件最恶劣区域。

  “随着世界首条环沙漠铁路的建成,这285公里区域人类活动逐渐密集,有效防沙治沙日益迫切。”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研究员陈亚宁说。

  从去年11月13日开始,经过一年多奋战,新疆终于实现了塔克拉玛干沙漠空白区域绿色屏障合龙的目标。

  治沙专家刘永萍说,这条环沙漠绿色生态屏障保护了新疆天山以南生态系统,为当地居民创造了更好生产生活条件,展示了中国生态治理科技实力和组织能力。“这是中国防沙治沙的新奇迹!”


        修改稿删除了原稿第一自然段的铺陈,简化了第二自然段,删除其中的“随着最后宽50米、长100米空白区被栽上树苗”,使导语符合倒金字塔结构的简明扼要的逻辑。原来的第三自然段改成了现在的第二自然段,先简化了维吾尔族青年农民的直接引语,删除了“我和这片未来的花丛见证了咱们中国人治沙的历史时刻”,感觉一个青年农民很难有这么高的政治自觉和语言艺术能力,表达如此深刻!我们知道,直接引语必须原汁原味引用当事人的原话,记者不能为了宣传的目的编造引语,抬高人物的形象,这违反新闻客观真实的法则。其实,只要表达出一个农民最诚挚的感情就足以为文字作品增色了。如果真的是这位农民在现场一口气说出来了这么简洁深刻的话,记者没有教他这样说,可以提供现场采访视频,因为该消息是融合新闻作品。作为寸金寸土的消息写作,有这样一位青年农民出现在作品里就表现到位了,没有必要再出现其父亲的身影了。再说,我对一个偏远乡村,可能目不识丁的少数民族老人能否如此清晰简练地准确表达对这项大工程的意义也表示怀疑。我在新疆南疆采访过维吾尔族农民,没有遇到过两代人都这么会说话的。

       接下来,对其关于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新闻背景稍作了修改,告知受众这个名称是维吾尔语,其含义是“死亡之海”更为准确地传播了知识信息。对原稿倒数第五段陈亚宁的直接引语进行了压缩,因为他提及的多个环塔里木盆地铁路名称都是简称,受众不明就里。不如删减。对倒数第四、第三段进行了合并简化,感觉倒数第四段语言空洞,倒数第三段中有多个专业术语。在新闻写作中,对于受众不熟悉的专业术语尽量少用,除非不用会影响主题,即便使用最重要的术语,也得提供解释性背景。对倒数第二段专家的直接引语删除了一句,因为他只提供了判断,没有事实依据,比较空洞,其实导语里的最后一句话已经表明这项工程的中国奇迹了。而且为了文本的表达效果,把他的直接引语调整到了段尾。删除了原文的结尾,因为消息必须主题高度集中,而该段话转移了话题,谈及了沙土治理,这是另一个主题。

       班门弄斧,旨在交流新闻写作技巧,请各位方家作出独立的判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 小时前 | 查看全部
3046公里!世界最长环沙漠生态屏障在新疆合龙
来源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财政厅网站

挖坑、放苗、填土、压实......当最后一棵沙漠玫瑰树苗被稳稳栽种到沙土中,现场人群爆发出热烈欢呼,“合龙了!”

11月28日10时37分,在中国新疆于田县万花园防沙治沙区,随着最后宽50米、长100米空白区被栽上树苗,环绕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全长3046公里的绿色阻沙防护带合龙。卫星遥感影像显示,这是世界最长的环沙漠绿色生态屏障。

基于多时相亚米级光学遥感影像,获取了全球多个沙漠区域生态绿地的光谱特征和纹理特征,监测结果显示,塔克拉玛干沙漠周边形成世界最长环沙漠绿色生态屏障。制图单位:石榴云/新疆日报、航天信德智图(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今天栽了30棵树苗,我和这片未来的花丛见证了咱们中国人治沙的历史时刻。太激动了!”33岁的买提肉孜·买吐逊是靠近沙漠的于田县奥依托格拉克乡托格拉吾斯塘村村民,他搓着手上的泥土对记者说。

看到儿子兴奋不已,57岁的买吐逊·依明尼牙孜脸上露出微笑,他专程赶了20公里路来看合龙现场,他说:“这道绿色屏障,将来一定能给家里带来好收成。”

塔克拉玛干沙漠位于新疆南疆,是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面积超过33.7万平方公里,年均降水量约50毫米、蒸发量却在2500毫米以上,被称为“死亡之海”。

“塔克拉玛干沙漠是中国最强烈风沙活动区和最严重风沙灾害区,在大气环流作用下不断威胁绿洲,是中国主要尘源地和上风口。”新疆林业科学院造林治沙研究所研究员刘永萍说。

1978年,中国启动“三北”防护林工程。40多年来,新疆依托“三北”工程,在风沙危害区域累计植树7000多万亩,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形成2761公里绿色屏障,剩余285公里空白区域集中在沙漠南部风沙危害最深、条件最恶劣区域。

“随着和若铁路建成,与格库铁路、喀和铁路、南疆铁路连通成世界首条环沙漠铁路,这285公里区域人类活动逐渐密集,有效防沙治沙日益迫切。”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研究员陈亚宁说。

去年11月13日,以于田县重点工程开工为标志,新疆吹响了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的冲锋号。

一年多奋战,新疆以塔克拉玛干沙漠空白区域绿色屏障合龙为目标,开展了生物治沙、工程固沙、光伏治沙等形式多样的“沙漠锁边”,探索出于田“梯田治沙”、沙雅光伏发电抽水治沙等一批因地制宜治沙新路径。

“这是中国防沙治沙的新奇迹,这样大的工程在其他国家是不可想象的。”刘永萍对世界范围内各国治沙成效进行过深入研究,他说,这条环沙漠绿色生态屏障保护了新疆天山以南生态系统,为当地居民创造了更好生产生活条件,展示了中国生态治理科技实力和组织能力。

合龙后,新疆将继续夯实拓宽环塔克拉玛干沙漠绿色生态屏障,到2030年完成沙化土地治理3514.49万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