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33|回复: 0

一线攻坚:5小时阻断原油渗漏

发表于 4 小时前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 天津工人报 》( 2025年10月16日 第 03 版 )


10月的一个清晨,大港油田采油二厂歧679-17井场,阳光初照,洒在工作的抽油机上。

巡检工翟加敬像往常一样沿井场巡查,脚步却突然停住——螺杆泵机械密封处,一滴浑浊的油水混合物正缓缓渗出。

“小漏不补,大漏吃苦。”这句油田人熟记于心的警示语瞬间在她脑海中响起。她立即掏出对讲机汇报:“歧679-17发现密封渗漏,需立即处理!”

不到十分钟,副组长王全喜赶到现场。他蹲下身,用手指轻触渗漏处,一道黑痕留在指尖。“这不是普通渗漏,一旦扩大,轻则污染井场,重则影响整个区块的环保指标。”他随即向作业区汇报并请求支援。然而,外委维修单位因任务已排满,无法及时到场。一滴、两滴……渗漏虽缓,却牵动着每个人的心。

“不等不靠,我们自己来!”人群中,有人喊了一声。想法虽好,现实难题却摆在面前:更换螺杆泵机械密封工序复杂、精度要求高,需断开进出口法兰,将长约两米的泵筒沿椭圆轨道小心移出,再精准拆解销钉与销钉套,更换动环、静环密封组件。更棘手的是,团队此前主要维修柱塞泵,对螺杆泵的“实战经验”几乎为零。

关键时刻,“冯萌萌劳模创新工作室”派出精兵强将——集输工首席技师董明年和采油工高级技师尹笋,组成技术攻坚小组火速奔赴现场。

放空泄压、拆卸泵体、更换密封、复位安装、泵体找正对中、试压验收……历经5个小时的连续奋战,每一个步骤都严谨细致,每一个环节都配合默契。汗水浸透了工装,黏稠的原油沾满双手,但无人退缩。当设备重新启动,运转参数恢复正常的那一刻,所有的辛劳都化作了欣慰的笑容。

“我们修复的不仅是设备,更是油田人对绿水青山的承诺。”董明年抹去脸上的汗水说道。这场成功的“抢修战”,不仅第一时间阻断了污染源,守护了井场周边的生态环境,更节约了维修成本,缩短了停机时间,展现出员工过硬的技术能力与“企兴我荣”的责任担当。

正如全国劳动模范、“冯萌萌劳模创新工作室”领衔人冯萌萌在总结会上所言:“创新并非遥不可及,它就蕴藏在扳手与油污之间——当工人将问题转化为课题,每一滴渗漏的油,都能映照出守护生态的光辉。” 

本报记者高竹君 通讯员冯萌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