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 天津工人报 》( 2025年10月16日 第 03 版 )
近日,天津地铁Z4线管片生产车间内灯火通明,机械设备运转声不绝于耳。中铁一局六公司混凝土构件制作班组的成员们正全力以赴,为提升质量、提高效率、加快生产进度而紧张有序地工作,逐一攻克项目中的各项难题。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提质增效与创新发展是企业持续进步的核心驱动力。”班组长李晨介绍,班组研究的《高强地聚物混凝土薄管片关键技术》课题已顺利结题,其成果《滨海软土地区高性能地聚物混凝土薄管片关键技术及工程应用》于今年4月荣获天津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然而,这项课题最初如同横亘在班组面前的一座大山,成员们为之付出了巨大努力。 “传统混凝土管片在滨海软土地区暴露出耐久性差、自重大等问题,严重影响工程质量。为此,我们将目光转向地聚物混凝土这一新型材料。”李晨说。然而,将其成功应用于薄管片制作并实现规模化生产,无疑充满挑战。 配合比设计是首个难关。地聚物混凝土性能受原材料、添加剂等多种因素复杂影响,任一参数的微小变化都可能导致结果显著差异。李晨鼓励班组成员: “困难不可怕,它是通往成功的垫脚石。”大家深受鼓舞,全身心投入试验,夜以继日开展配比研究。他们放弃多个节假日,在试验室中与化学试剂、精密仪器为伴,反复分析失败数据,调整配方,探究每一个可能的影响因素。试验员徐洋曾连续工作两天一夜,尽管双眼布满血丝、身体疲惫,仍坚持不放弃,一心寻求最优配比方案。 制作工艺的创新同样是一大挑战。薄管片的特殊尺寸与形状对生产工艺提出极高要求,传统工艺难以满足。班组成员积极探索新方法,引入先进自动化生产设备与智能控制系统,历经多次挫折,不断总结经验,最终成功开发出适用于高强地聚物混凝土薄管片的新型生产工艺。 为进一步提升管片性能,班组还与河北工业大学合作开展《高性能定向钢纤维混凝土管片制备技术及力学性能研究》。目前,该课题已申报2026年度“揭榜挂帅”科技项目,有望在未来实现更大突破。 通过应用上述科研成果,管片构件的制作质量显著提高:废品率降低10%,浇捣速度提升20%,材料消耗大幅减少,为公司节约了大量成本。这些成绩的背后,凝结了混凝土构件班组全体成员不畏艰难、勇于创新的精神与智慧,他们以实际行动为地铁建设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本报记者姜凯琦 通讯员张乃成 李亚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