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临清市工人文化宫“多元+精准+共享”文化服务模式广获点赞
《山东工人报》(2025年10月16日 第A2版)
本报通讯员 刘营 王明琪
在职工文化生活日益多元的今天,如何让传统的工人文化宫重新焕发活力,成为服务职工、凝聚人心的精神家园?临清市工人文化宫以一场从内到外的“升级改造”,交出了一份亮眼答卷。通过功能拓展、服务优化与资源整合,这里已从过去单一的活动场所,转型为备受职工欢迎的“精神家园”。
从“单一”到“多元”,功能升级焕发新活力。临清市工人文化宫告别了过去单一的活动模式,摇身一变成为功能齐全的“职工文化综合体”。健身房、形体室、培训室、茶艺室、书画室等各类功能室齐全,硬件设施迭代更新,让工人文化宫焕发新生机。投资20万元实施工人文化宫智慧化改造工程,实现了主要场馆的智能化管理。课程设置也紧跟时代潮流,既有传统的声乐、形体,也有热门的视频制作、电商培训、心理辅导等,满足不同年龄段、不同层次职工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2022年至今,临清市工人文化宫接待人次突破12.8万人次。
从“被动”到“主动”,精准服务提升吸引力。“以前是安排什么我们参加什么,现在是我们需要什么他们就办什么。”职工赵女士的感言,道出了服务模式的根本转变。
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开展 “职工微心愿我们来实现”调研等方式广泛征集职工需求,参与用户超过800余人。职工也可通过 “齐鲁工惠”APP实时查看场馆使用情况、预约文体活动室、提交服务评价,300余名职工提交服务评价,五星级服务满意度达到98%以上。这一系列举措,真正实现了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服务”的转变,让服务更接地气、更暖人心。
从“封闭”到“开放”,资源共享实现共赢。打破“围墙”,走向社会,临清市工人文化宫积极构建多元协同的文化服务网络。签约引进17名专业领域人才,组建起涵盖山东快书、京剧、古筝等传统文化,以及声乐、健身、心理咨询等现代项目的“专家智库”,使文化宫师资队伍的专业性和多样性得到质的提升。与聊城市健美健身协会、临清市健美健身协会采用社会资源共同合作的方式,为职工免费制定大众化服务健身菜单,已发放免费健身指导月卡36期。引进专业心理咨询团队,持续开展公益心理健康讲座10余场。
“我们自己的力量有限,必须学会借势借力。”临清市工人文化宫主任庞清霞说。通过资源共享,文化宫年均活动场次从80场增至200余场。
从设施陈旧到智能现代,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服务,从单打独斗到开放共享,临清市工人文化宫的“三变”,变的不仅是空间和内容,更是服务职工的意识和方式。只要紧跟职工需求、善用社会资源,传统阵地完全可以成为新时代职工文化生活的“新高地”。未来,这里将继续作为职工文化生活的“能量站”与“心灵港湾”,在服务职工、凝聚力量的路上稳步前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