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旭
“以前我们习惯线下与求职者见面,以便更好地交流和评估,不过这种模式效率不高。”辽宁锦州铁工养路设备有限公司后勤部长吕娜曾一度因为企业招聘难题愁眉不展,而如今,在锦州市总工会“就业帮扶云”平台的帮助下,她所在的企业成功招到岗位适配度很高的技术人才。
“就业帮扶云”由全国总工会打造,旨在通过数字化手段提供数字帮扶服务。如何让这个智慧帮手广为人知、广泛使用,惠及更多的企业和劳动者?锦州市总通过线下体验引流、精准试点验证、全程服务护航,吸引300余家企业成为“就业帮扶云”平台的入驻用户,提升了就业帮扶工作的温度和速度。
数字化转型破局:从“线下跑”到“线上办”
如今,在锦州,企业与求职者在招人才和找工作时不再仅依赖于跑招聘会、刷招聘网站,只需登录锦州市总的“就业帮扶云”平台便能直接对接。然而,从“线下跑”到“线上办”,这一转变并非一蹴而就。
“我们不只是推出一个平台,还在背后提供一套服务,企业放心用,剩下的交给我们。”锦州市总工会生活保障部部长孙岩说。
调研中,锦州阳光气象科技有限公司人事经理邢肖告诉工会工作人员,起初,企业倾向于使用市面上成熟的招聘平台,这些平台用户基数大,招聘信息能够被更多求职者看见。
为了增强“就业帮扶云”平台的吸引力,锦州市总创新采取线下体验引流的方式。在锦州市各级工会举办的线下招聘会现场,精心设置的“就业帮扶云平台体验区”成为企业与新招聘方式接触的桥梁。利用展板、电脑实时演示“线上线下无缝协同”,企业和求职者可以现场感受通过平台一站式完成招聘会报名、简历投递、在线沟通乃至面试邀请的全流程。
9月17日,锦州市总在辽宁理工职业大学举办的“工会帮就业 金秋送岗位”校园招聘会就采用这一模式,现场汇聚50家优质企业,提供700余个岗位,最终达成就业意向超300人。
试点示范引领:从“试试看”到“推广大使”
针对企业对新生招聘平台的信任问题,锦州市总选择精准试点验证的路径。
锦州市总聚焦本地具有代表性的企业——锦州铁工养路设备有限公司,该企业因产品升级急缺机械设计技术员,但因岗位技术门槛高,传统招聘模式收效甚微。锦州市总精准锁定该企业作为试点,其合作意愿高、招聘需求急迫、招聘痛点具有普遍性,可以为后续推广奠定基础。
锦州市总为试点企业提供“从需求到入职”的全链条、手把手陪跑服务,涵盖需求确定、岗位发布、简历筛选、线上面试到签约入职所有环节。这种全程陪跑模式助力企业及时、高效完成关键岗位招聘。“工会全程陪着我们操作,就像管家一样,太贴心了。”吕娜说。
试点成功后的推广同样关键。“这次成功试点之后,我们邀请试点企业招聘负责人参与工会组织的座谈会,‘现身说法’进行推广,向同行讲述招聘故事。”锦州市总工会生活保障部工作人员付帅介绍说。
此外,锦州市总还制作试点案例介绍材料,向本地建会企业发放并讲解试点案例。对有意愿的企业,安排专人负责手把手指导。这种以实际成果背书的方式,吸引300余家企业成为平台入驻用户。
全程服务护航:从“怕麻烦”到“主动用”
“现在的招聘平台我们使用了多年,已经形成用户习惯,若换一个新的平台,还需要投入时间和人力成本去学习,比较麻烦。”辽宁信凯实业有限公司人力资源管理部经理王楠道出许多企业的心声。为打消企业顾虑,锦州市总推出全程服务护航机制。
锦州市总组织工作人员主动走进企业,面对面讲解平台优势,现场答疑解惑,手把手协助完成注册和初期使用,付帅就是指导老师之一。对于首次注册成为平台用户的辽宁信凯实业有限公司,工会安排付帅代填岗位信息、优化招聘文案,全程指导操作。企业仅提供了基础资料,没有额外投入任何人力去学习平台功能,最大程度降低了使用成本。
截至2025年9月,“就业帮扶云”平台累计发布岗位1.4万个,有效破解企业数字化招聘的惯性、信任及效率难题。
“云平台是一个能让企业招到人、帮求职者找到工作的新工具。”锦州市总工会副主席蔡欣说,从“怕麻烦”到“主动用”,从“不会用”到“真方便”,变的不仅是一个招聘工具,更是工会对企业、对求职者“陪你走一段”的温暖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