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澜沧江水电首个创建班长的成长独白 ◎曾阳麟 8月29日,我从无量山间、澜沧江畔的华能澜沧江水电股份有限公司小湾水电厂,调任糯扎渡电厂运维部主任,指尖抚过工作手册,那一刻,7年前我在小湾电厂投身安全管理标准化班组创建的记忆奔涌而来。未曾想到,那段与标准“较劲”的岁月,竟成为如今运维管理工作的“密码”。 7年前的“赶考”:从硬着头皮上到方法论破局 8月18日,华能澜沧江公司安全管理标准化班组创建测评在小湾电厂启动。应邀前来指导的中安协班组委主任委员、《班组天地》总编辑夏晓凌老师现场的一句“你还是小湾第一个标准化班组的班长?”瞬间将我拉回2018年。 那时,公司首次启动安全管理标准化班组创建,小湾电厂作为窗口电厂以自主申报、比武选优机制推进。我以一线班组长的身份第一个报了名。那一笔,是无声的军令状。 起步维艰。班员抱怨“标准太死、束手束脚”,设备巡检表漏洞百出,甚至连一颗螺丝的检查周期都无人能说清。但我坚信:安全没有“差不多”。 深夜的班组办公室,我和副班长张晓东、技术负责蔡垚等挤在灯下,逐字修订制度、逐条梳理清单。为确定“巡检标准化清单”,我们连续半个月加班到深夜,最终确定清单内容及标准要求。 真正的突破,来自一场“吵架会”——我们从“安全如何标”吵到“管理如何落”,历经7轮打磨,终于淬炼出“五强五固”工作法,即强化标准夯基础,确立设备巡检与操作流程的硬约束;强化落实锁责任,将安全责任分解到岗、精准到人;强化培训提素养,以“实操+案例”替代照本宣科;强化引领筑文化,使标准成为班组的日常与基因;强化驱动促创新,变“被动执行”为“主动创造”。 此法如同班组装上“导航”,连最初抵触的员工均感叹:“这么干,踏实!” 星火燎原:从“一个班”到“一群人”的跃迁 随后的一切,如滚雪球般展开。我所在班组成为华能澜沧江公司首个安全管理标准化班组;2020年5月,我被重用为运维部副主任,继续推进班组创建;电厂另外7个班组循此路径,陆续通过安全管理标准化班组验收。截至8月29日,这套方法助力电厂安全生产已超5838天,突破进口设备国产化难题,更培养出十余名“中央企业技术能手”“云岭技能工匠”。 测评现场,夏老师笑问:“当年你攥着手册问我‘怎么落地’,现在有答案了?” 我望向台下一群年轻的面庞,豁然开朗地说:“企业班组众多,组员想法各异,过去协调难、执行乱,容易出岔子。自开展安全管理标准化班组创建以来,大家的认知和行为逐渐统一到‘标准’上:干标准活,手上有尺度;做标准人,言行有节制。乱干、违章行为大幅减少。” 夏老师听了,满意地点点头。 成长答案:班组是真正的“淬火炉” 如今在糯扎渡电厂运维部,我在“五强五固”旁写下新规划:隐患排查学班组,为安全划“红线”,如当年盯螺丝般将隐患遏于萌芽;责任落实学班组,把运维任务分解到岗、明确到人,杜绝责任空置;人才培养学班组,以“师带徒”传统让青年在实战中成长。 窗外机组轰鸣,与7年前小湾的声响重叠。我知道,昔日“死磕标准”的执拗,正是今日守护运维防线的底气。 却顾所来径。从拧螺丝的班组长到运维部主任,每一步都刻着班组的印记,那些争得面红耳赤的夜晚,教我如何将复杂问题拆解为可执行的标准;那些紧盯设备的清晨,让我明白安全源于“微米级的较真”;那些带新人查隐患的午后,使我懂得传承远比个人能干更重要。 这或许正是班组创建者成长成才的真义:以班组为炉,以标准为石,在平凡的岗位中淬炼人生的锋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