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试机区刷脸进门、全程跟拍:“违规进入”归零(图2幅) ◎郭艳玲 “叮”!一声清脆的电子提示音在国家能源集团神东煤炭设备维修中心维修三厂电气维修车间试机区响起,人脸识别电子锁屏幕上,电气二班试机员郝建青的面孔瞬间被定格,紧接着界面流畅跳转,试机区的门应声而开。9月19日,郝建青像往常一样,轻松地通过刷脸进入开关试机区。他满脸激动地说:“现在进试机区刷个脸就行,既不用带钥匙,也不用担心非授权人员误入,这‘双保险’真是把安全管理做到了点子上!”原来,自8月19日以来,车间为试机区完成了“人脸识别+密码”双重验证系统改造,这种“刷脸即通行”的安全管理新模式,让高风险区域的安全防护实现了再升级。 试机区是出厂设备质量把控的“关键卡口”。这里承担着矿用隔爆馈电开关、电磁起动器等设备的整机带载测试任务,试机过程中涉及高压送电、负载模拟等高危操作,是车间安全管理的“重中之重”。“以前试机区用的是传统机械锁,钥匙由班长统一保管。时不时就会有临时顶岗人员来借钥匙,还有非试机人员出于好奇误入试机区,这存在不小的安全隐患。而且传统钥匙管理不仅容易出现交接疏漏,更难以实时追溯人员进出记录,给安全监管留下了不少盲区。”提起过去试机区的管理,车间安全员王洋紧皱着眉头说。郝建青也有一肚子“苦水”,他说:“有一回我忙着调试设备,忘了及时把试机区门锁上,多亏安全员巡查发现,不然真要出问题。传统锁没提醒功能,全靠人记,难免有疏忽的时候。” “不能再让一把钥匙牵着鼻子走!要尽快解决试机区安全管理难题。”今年8月初,车间分管安全的副经理吴培勇在安全会议上强调说。车间技术团队迅速行动起来,经过一周的现场勘察和方案研讨,决定运用智能化手段,通过“人脸识别+密码”双重验证的智能方案,打造“专业人员、专属区域、专项管理”的闭环管理模式,让试机区变成“铜墙铁壁”。他们精心选用了工业级人脸识别电子锁。该锁通过单片机与中间继电器协同控制,当人员刷脸或输入密码后,系统会自动比对授权库信息,一旦验证通过,就会输出开关量信号触发继电器吸合开锁。同时,系统还嵌入了智能延时程序,管理人员可以根据试机时长灵活设置“5秒、10秒、30秒”这3档自动上锁时间,有效避免了人员因忘记锁门导致区域开放的风险。 “专业人员”精准授权是这个闭环管理的核心所在。设备安装完成后,车间集中采集试机员、技术员、安全管理员这三类人员的面部信息,利用人脸识别技术为他们赋予专属的进出权限。这些权限与岗位职能严格绑定,既保障了专业人员操作的便利性,又从源头上杜绝了非授权人员进入试机区拿取工器具、干扰试机流程等风险,真正让“专人专岗、权责清晰”落到了实处。“每个人的权限都和岗位精准匹配,我负责试机区操作,再也不用担心非专业人员误入误操作了。”郝建青指着人脸识别终端介绍道。 “专属区域”通过物理隔离与智能联动形成了严密的防护网。不光“识人准”,试机区的“物理防线”也同步升级。车间给试机区围上了1.2米高的防护栏,只留一个出入口装电子锁,并且与车间视频监控系统实时联动。当人员刷脸时,试机区摄像头会自动抓拍存档,刷脸系统也会同步记录“姓名、时间”等信息,形成了“进出留痕、全程可溯”的电子台账。“现在打开视频管理后台,谁几点进入、几点出来、停留多久,有没有超时未锁门等情况,一目了然。比以前人工登记精准、高效多了。”吴培勇边操作后台边说,“以前人工登记难免出现漏记、错记等情况,现在准确率100%,管理效率也翻了倍。” “专项管理”机制推动闭环管理落地见效。车间围绕授权变更、故障应急、信息保密这3大领域制定明确规范:当人员岗位调整时,技术组24小时内更新授权库;若电子锁突发故障,立即启用备用机械锁并触发报警提醒;人脸、指纹等特征信息由专人加密保管,严防泄露;临时调岗人员权限,通过电子锁云台由技术员直接注销。 如今,试机员走进试机区,人脸识别终端的蓝色指示灯清晰明亮,电子屏上滚动显示着“当前授权人数8人,今日已进出6次”的实时数据。“以前总担心有人误闯,试机员干活时候时不时得往门口瞅;现在可以专心搞调试,设备测试效率大大提高了。”电气二班副班长李帅擦了擦电子锁屏幕,满意地说。 截至目前,试机区未发生一起非授权人员进入事件,人员进出记录准确率达100%,真正用智能化手段给高风险区域上“双保险”,既解决了老问题,又给职工添了安心。“过去光钥匙交接、人工登记就得花不少精力,还总担心出现疏漏;现在系统自动管理,我们安全员能腾出更多时间去现场排查设备隐患,安全管理从‘被动防范’变成了‘主动防控’。”王洋激动地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