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38|回复: 0

[已见刊稿件] 从“要我做”到“我要做” 标准化改造 员工参与率达85%

发表于 2025-10-17 10:34:09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要我做”到“我要做”
标准化改造   员工参与率达85%(图3幅)
赵石畔矿业公司机电一队检修电工班班长  常福桐
    我叫常福桐,是陕投集团赵石畔矿业公司机电一队检修电工班班长。我们班成员12人,守着800多台设备、上万米电缆和一座110千伏变电站,是矿井供电、供水、供风的“生命线”。数字冰冷,我却天天捏着一把汗:新员工技能断档、巡检漏项、风险辨识空白,一张又一张整改“红灯”罚单,像锤子一样砸在我心上。那段时间,班里弥漫着“多干多错、少干少错”的丧气话,士气跌到谷底。
我再也坐不住了。班后会上,我举起刚收到的处罚单,说,这张罚单不是结果,是警钟!问题到底出在哪?那一晚,我们围坐办公桌前,把“人治”经验撕得粉碎——设备越来越复杂,新人越来越多,靠个人英雄主义注定走进死胡同。我当场拍板:必须向“规范强班”动刀,谁退缩谁就是矿井安全的罪人!
第一步,让风险看得见。我把JSA(作业安全分析)搬进班前会。以前一句“小心点”就开工,现在每一步都要写出风险、写出措施。更换井下中央变电所高压开关柜断路器,仅“打开柜门”这一动,我们就揪出“电弧灼伤”“机械伤害”两条风险。对应制定“验电、放电、挂接地线”三步法,并配上专用工具。LECD法(风险评价等级)再给它量化评级,谁看一眼就知道先抓哪条“老虎”。
第二步,让标准落到指尖。我把那本厚得能挡子弹的《作业指导书》“回炉重造”。设备检修流程、扳手摆放角度、验电笔贴哪张标签等全部拍成照片、标上编号,就连剥电缆的“毫米级”尺寸、缠绕方向都做成“口袋宝典”。新员工上班第一天就能“按图索骥”,我第一次在他们眼里看到了“不怕”。
第三步,让闭环管到底。我设计了3张表:作业前“安全检查表”逐项打钩,作业中“现场双监护”四只眼睛盯关键步骤,作业后“检修记录+交接记录”双签字,工完料净场地清。隐患“五定原则”,即定人、定时、定责、定标、定措施——写进班组公约,整改不过夜,100%闭环。
有人嫌“麻烦”,我就拿出“杀手锏”,建立隐患排查积分制班里石铁柱因为发现高爆开关触头过热,一次拿到1000元奖励。票子发到手里,全班眼睛都亮了——“找茬”成了新风尚。2025年起,人均每周上报隐患两条以上,从“班长独唱”变成“全员大合唱”。
规范到底好不好,现场说了算。
202511122时,井下301盘区10 千伏主干电缆击穿,整个盘区面临停产。我带队下井,调用预制备件,按可视化操作指南“剥、磨、安、缩”,一气呵成。双监护下,每个动作都像卡尺量过,仅用常规时间的三分之二完成抢修,盘区提前送电。
202532117时,生活区主干电缆被施工队挖断,上千名员工“黑灯瞎火”。15分钟内我们班全员集结,寒风里做中间接头,手冻紫了工艺不能差。原计划3小时,我们2小时送电,时间缩短35%
两场硬仗,我让班组全员亲眼看到规范就是效率”,比任何口号都管用。
如今,我们班主动参与率提升至85%人均每周隐患不超过两条。“安全到心、责任到人、标准到岗”成为我们班每个人的“肌肉记忆”。“让标准成为习惯,让习惯符合标准”,从墙上的标语变成了我们一步一步丈量出来的安全长城。
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捍卫,从隐患频发到精准防控,我们班以问题为镜、以目标为灯,在持续改进的路上,努力锻造一支作风顽强、技术精湛、能打硬仗的钢铁队伍。在守护矿山安全的征途上,我们班正以实际行动书写着从“要我做”到“我要做”的觉醒篇章。(邵治宇/整理)


我谈治班之策图1:检修电工班员工进行馈电开关检修.jpg
我谈治班之策图2:检修电工班员工风采.jpg
我谈治班之策图3:检修电工班班前会前进行安全宣誓.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