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行李箱里的足球:跨越山海的中非友谊纽带(图4幅) ◎张东起 看着行李箱旁那几个瘪塌的足球,我满心困惑:去坦桑尼亚的项目,为啥要特意带足球漂洋过海?难道当地连足球都没有吗?为节省行李空间,足球里的气早已被排空,两张球皮紧紧贴在一起,活像一顶软塌塌的“瓜皮帽”,完全没了足球该有的精气神。 那是我第一次出国,正埋头收拾行囊。足球是海外项目部特意叮嘱我带上的。那时的我还不知道,一个普通的足球,对非洲孩子而言竟是何等奢侈;更没想到,这几个被我塞进箱子的扁足球,会成为传递友爱的使者,给一群孩子带去难以想象的欢乐。 飞机降落在坦桑尼亚的达累斯萨拉姆,从这里到项目部还需两天车程。在办事处稍作休整后,我便踏上了前往工地的路。人说“千面非洲”,地处东非的坦桑尼亚,旖旎风光与原始野性交织相融,独特的景致悄悄疏解了路途的疲惫。抵达项目部后,我打开行李箱,把摞在一起、像“瓜皮帽”似的足球递给办公室负责人——但这远不是它们的最终归宿。 彼时的坦桑尼亚正值施工黄金期,为抢抓工期,项目部里处处是忙碌的身影。我也渐渐融入这份繁忙,在机械轰鸣的施工现场,让每一天都过得充实。可毕竟是初到异国,我对周遭的一切都充满好奇:圆形草屋前或站或坐,或爬或闹的孩子;头顶货物、无需手扶却行走稳健的妇女;三五成群、赤着脚在路边奔跑的小学生;还有见了中国人,会曲腿微蹲、轻声喊“西嘎姆”(斯瓦希里语“您好”)的女孩儿。而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他们口中那个根本不是足球的足球。 那是我第一次见到当地孩子的“足球”——当那个东西在我面前滚过时,我着实吃了一惊。它和我认知里的足球相差太远,与其叫“足球”,不如说更像个“垃圾包”:外面缠满破旧麻绳,里面塞满各色塑料袋,勉强捏成足球大小的球状。孩子们光着脚,在坑洼不平的空地上追逐奔跑,咿咿呀呀的欢笑声此起彼伏。有时“球”里的塑料袋快掉出来了,他们就得停下来重新塞好,接着再跑,乐此不疲。 回到营地,我和办公室负责人聊起白天的见闻。这位“老坦桑”(长期在坦桑尼亚工作的同事)对此早已习以为常。“能踢上‘垃圾包’,对他们来说已经不错了。”他说。 “难道还有比这更差的?”我不解地追问道。 “那可不,有的孩子只能踢矿泉水瓶,甚至捡青芒果当球踢。”老坦桑叹了口气,接着说道,“这片土地物资匮乏、条件艰苦,很多我们习以为常的东西,在这里都是奢侈品。一个真正的足球,对这里的孩子来说,简直是做梦都不敢多想的宝贝。” 这时,我突然想起自己从国内带来、早已被忘在脑后的那几个足球。老坦桑仿佛看穿了我的心思,主动说道:“你前段时间带来的足球,加上其他人带的书包、笔记本,差不多快凑齐了。等数量够了,项目部会统一捐给周边的学校。” 从老坦桑的讲述里我才知道,原来往坦桑尼亚带足球,我并非第一人;给当地学校捐赠足球、学习用品,也不是这个项目的偶然之举——自中国电建市政集团进入坦桑尼亚市场以来,这早已成了代代相传的传统。几乎每个“老坦桑”都接过和我一样的任务:在行李箱里塞几个足球,或是几摞笔记本,等积攒到一定数量,就亲手送到项目周边的学校去。 再次见到那几个足球,是在我初遇孩子踢“垃圾包”的那块空地上。此时的足球早已重新充气,圆滚滚地被庄重地摆放在桌子上。一场小型捐赠仪式已近尾声,当老坦桑把足球一个个抛向操场的孩子们时,整个场地瞬间变成了欢乐的海洋。 故事到这里远未结束。只是当“行李箱带足球”成了习惯,当这样的温暖故事一次次重演,它似乎也变得平淡寻常。时光匆匆,转眼我在海外项目已工作了10多年。后来有一次,当我再次把足球递到当地学校师生手中时,我也成了别人口中的“老坦桑”。而那一次看似平常的捐赠,却意外吸引了当地媒体的关注,为这个老故事添了一段生动的新注脚。 面对《每日新闻》《公民报》和ITV电视台记者的镜头,项目总工介绍了中国电建市政集团(STECOL)的发展及项目执行情况,最后郑重说道:“我们不仅要干好工程,更要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为当地民众办实事。”站在我身旁的老校长,则向记者说起了足球场过去的模样,他说:“以前的场地又小又低洼,周边长满荆棘,孩子们根本没法好好活动。是中国朋友帮我们改造了足球场,圆了我们多年的心愿。” 采访地点设在“加盖亚”商业学院的足球场上——镜头里的场地平坦整洁,绿草如茵。这所学院与我所在的项目部毗邻,此前因操场条件恶劣,师生们常年没有像样的室外活动空间。项目部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主动抽调人员与设备,免费为学院修建了新足球场,彻底解决了困扰他们多年的难题。 足球场整修完工那天,我拿出了早已准备好的足球——和往常一样,它们也是从国内用行李箱带过来的。捐赠仪式上,老校长接过足球的同时,紧紧握住了我的手,掌心的温度里满是感激。后来,他还专程跑到项目部,亲手将一封感谢信交到我手中,字里行间满是真诚。 项目部的善举引发了当地媒体的广泛关注。当天,《每日新闻》《公民报》和ITV电视台3家主流媒体,对中国电建市政集团承建的项目进行了联合采访与报道。其中,《每日新闻》作为坦桑尼亚的国家级报刊,具有极高的公信力与影响力。报道中不仅详细介绍了中国电建市政集团在坦桑尼亚承建的各类项目,还重点提及中国电建市政集团多年来为当地基础设施建设作出的贡献,高度评价了中国电建市政集团的履约能力与社会责任担当。 这大概就是行李箱里的足球所承载的意义——它早已不只是一件玩具,更是中非友谊的纽带。正如报道最后所说:中国电建市政集团的这一举动,不仅加深了与当地学院及民众的友好情谊,更在支持社区发展、促进民心相通方面作出了积极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