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29|回复: 0

从“钳工小白”到“技术能手”

发表于 4 天前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钳工小白”到“技术能手”
一名石油青工的成长答卷
吉化建修公司
十年深耕检修一线,他以匠心破局、以创新赋能,累计领衔攻克各类设备难题90余项,自主设计制作设备检修专用工装12套,提炼形成“三角函数轴向定位法”6项高效检修工作法,提出合理化建议120余项,为企业创效超100万元。从吉林省“五一劳动奖章”到“中国石油十大杰出青年”,再到“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技术能手”,每项荣誉的背后,都是对他十年坚守的最佳注解,也见证着一位钳工小白成长为检修工匠的奋斗之路。他就是吉林石化建修公司中部检修车间检修二班班长、钳工高级技师李鑫。
苦练内功,钳工小白到技术骨干的蜕变之路。“工人端的是技术饭碗,没真本事可不行。”自参加工作的第一天起,李鑫便将师父的叮嘱时刻牢记在心,每天勤学苦练,白天扎进实训间,学完理论就练实操,钻研工艺流程、摸透设备构造,单单为练好轴瓦刮削这门绝活,他常常把自己锁在实操间,一待就是十几个小时,一个看似简单的刮削动作,他往往要反复练习上千次,直到手臂酸痛仍不肯停歇。在培训基地,别人午休时,他蹲在零件旁反复拆装,摸索部件间的咬合逻辑。别人下班离去,他还留在班组,对着设备图纸一笔一划描摹,将关键参数刻进脑海;到了夜晚,他又独自挑灯,把白天遇到的技术难题一条条列出来,反复琢磨解决方案,务必精准吃透每项操作要领。
创新攻坚,解决设备难题发挥工匠作用。革新创造是技术工人努力追求的境界,也是最难突破的瓶颈。化肥厂合成氨装置X/C1101机组为公司控设备,在上一个运行周期中汽轮机出现因油封积碳严重导致间歇性振动增高现象。为啃下这块“硬骨头”,李鑫一头扎进问题攻关中。那段时间,他成天围着机组转,仔细观察振动规律、记录运行参数,反复琢磨机组结构原理、油封工作机制。一有时间就跑进班组阅览室里,捧着机组图纸逐页“啃”,对着技术资料逐段 “嚼”,从油封设计标准到同类故障案例,密密麻麻地整理出数十页笔记,只为全面掌握设备的“脾气秉性”。凭借扎实的技术功底与多年积累的检修经验,李鑫大胆提出通过扩大油封回油面积、提升隔离气压力以及在主油箱上方加装排风机三项精准措施,一举解决积碳与漏油问题。方案实施后,不仅成功改善了油封回油不良的症结,更彻底根除了因积碳导致的机组间歇性振动增高难题,为企业生产筑牢了技术防线。
加钢淬火,将“一人强”变为“人人行”。李鑫始终坚信,个人能力终究有限,只有将“一人强”转化为“人人行”,才能为企业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李鑫从提高班组技术水平入手,总结提炼出一套实用高效的“望闻问切”培训法“望”,是他主动观察每名员工的技术短板“量体裁衣”制定针对性培训计划,提升教学效率;“闻”,是通过定期开展班组技术交流会,认真倾听员工在技能提升中的真实需求,找准大家共同的薄弱点与努力方向;“问”,是他主动走到员工身边,耐心询问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再“靶向施策”提供帮扶,不让任何人掉队;“切”,则是组织班组全员积极参与“大培训、大练兵、大比武”等竞赛活动,在实战中及时发现不足,快速补漏“提素”,锤炼过硬本领。经过几年打磨,班组员工的技能水平有了质的飞跃,2名95后青工被聘为副主修,仅2024年就高标准完成各类检修任务近300项,为装置稳定运行贡献了团队力量。
从初入行业的钳工小白,到技术专家,李鑫用十年检修一线的坚守,书写了以匠心破局、用创新赋能的奋斗故事。李鑫的故事,是新时代产业工人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的生动缩影。他用日复一日的勤学苦练,把技术饭碗端得稳、端得牢;用敢啃硬骨头的创新精神,在设备检修领域不断突破瓶颈;用毫无保留的传帮带,让工匠精神在班组里落地生根、薪火相传。而李鑫的脚步从未停歇 ——在检修一线的设备旁,在班组培训的交流中,他仍在以自己的方式,续写着属于检修工匠的新篇章,也为更多青年技工树立了扎根一线、亦能成才时代榜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