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写作功要从写小文章练起
来源 国昌走笔
刘国昌
有些年轻媒体人一下笔就想写大文章,这种愿望是好的。但需要了解的是,大文章由小文章组成,欲想大文章首先要从写小文章开始。
这是不少写作高手所走过的路,也是他们的宝贵经验。今天我们来说说这事儿。
一、文章虽小,五脏俱全。
也许有人看不起小文章,其实这是一种浅见。文章无论大小,其框架、构成等都是一样的,也就是说文章虽小,但五脏俱全。
今年10月1日人民日报发表国庆社论,读来深感内容丰富、文笔流畅、气势恢弘。但细细剖析,这些诸多的段落是由若干小文章组成的。
请看下面的例文:
向前进,我们要增强历史主动。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中的一大里程碑,从此,中国人民开始从精神上由被动转为主动,中华民族开始艰难地但不可逆转地走向伟大复兴。100多年来,不管形势和任务如何变化,不管遇到什么样的惊涛骇浪,我们党都始终掌握历史主动、锚定奋斗目标,沿着正确方向坚定前行。历史和实践充分证明,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是我们党坚定信仰信念、掌握历史主动的根本所在。面向未来,坚持不懈用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保持战略定力,增强必胜信心,直面矛盾问题不回避,应对风险挑战不退缩,就一定能够打开改革发展新天地。
向前进,我们要发扬实干精神。打赢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脱贫攻坚战,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医疗卫生体系,稳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货物贸易第一大国……新时代的伟大成就是党和人民一道拼出来、干出来、奋斗出来的。大道至简,实干为要,“基本实现现代化要靠实干,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靠实干”。必须认识到,康庄大道并不等于一马平川。对各种风险挑战做到胸中有数,以一往无前的精神破除一切障碍,扫除一切拦路虎,才能推动事业行稳致远。面向未来,只要党和人民始终站在一起、想在一起、干在一起,敢于斗争、善于创造,任何风浪都动摇不了我们的钢铁意志,任何困难都阻挡不了我们的铿锵步伐。
“向前进,我们要增强历史主动。”“向前进,我们要发扬实干精神。”这两个段落开头的领句,就是一个小题目。按照这个小题目去行文,就是一篇小文章。
如“向前进,我们要发扬实干精神。”这一段落论证“为何要发扬实干精神”,作者分三步去写:
第一步从“新时代的伟大成就是党和人民一道拼出来、干出来、奋斗出来的。”说起。
第二步正面讲道理:“大道至简,实干为要”。
第三步讲在实干征途上会遇到的障碍、拦路虎,再次强调,只要党和人民始终站在一起、想在一起、干在一起,敢于斗争、善于创造,任何风浪都动摇不了我们的钢铁意志,任何困难都阻挡不了我们的铿锵步伐。
以上三步、三个层次,步步递进,环环相扣,一气呵成,写成的“小文章”扎实、有新意。
二、文小,下的功夫不小。
从以上可以看出,小段不小。看似小文章,真正写好需要扎实的写作功。
前些日子与几位当年《今日谈》专栏的老作者畅谈,他们当中有的已是纸媒老总,有的是媒体写文章的骨干,但说起当年的《今日谈》专栏,都感恩于这个专栏对他们写作功的熏陶与锤炼。
大家知道,人民日报一版上的《今日谈》专栏在1980年初创办,一开始就明确要求:短小精悍,针对性强,言之有物。换言之,所载稿件不是大文章,也不是中型评论,而是小文章。二三百字的篇幅,讲一个观点,道一个道理。写作手法灵活,可以就事论理,也可以用理说事,不拘一格。我当时是该专栏的编辑之一,积累了不少编写小文章的经验。
1.删改长文。
《今日谈》专栏稿件发的是小文章,可来稿中大量是长稿子,这就需要删改长文。删改长文好像很简单,其实不然。它需要删繁就简,需要从取其精华。需要文字修饰等等,惟此才能成为合格品。
2.写出新意。
文长无新意不行,文短无新意也不行。新意是小文章的“亮点”所在,人们之所以喜欢看小文章,其中一个因素就是文中有新意。
当年的“在‘活’字上大作文章”“时间的相对性”“赞不愿称‘家’的艺术家”“治治‘开会迷’‘空话癖’”“用谁谁行?还是谁行用谁?”等小文章,之所以获得好评,有的至今仍感不错,就在于这些文章都有那么一点新的意思,读后能让人引发共鸣。
3.力求精炼。
文贵有新意,也要力求精炼。如果所表达的意思不错,但在表达上拖泥带水,文字啰嗦,那也是不受欢迎的。
力求精炼就要在遣词造句上字斟句酌、字字珠玑。多余的字一个不写,必要的字一个也不多写。只有这样,才能使文章趋于精炼。在这方面我国历史上有不少精彩诗文,可以经常读读、品品,从中汲取营养。
小结语
从写小文章练起,不是起点低,而是符合写作功夫练成的基本规律。如果小文章都写不好,那还怎么写大一点的文章呢?即使有时能勉强写出,但由于基本功不扎实,文中的毛病随处可见。
有位在媒体写了多年评论的老手最近总结说,虽说我的笔一直没有停下,但写的文章还经常有差错被别人指出。老手尚且如此,更可况年轻的写手!由此说,从写小文章练起,日积月累,坚持不懈,久久为功,定会有大的收获!
(作者为人民日报社高级编辑、人民日报海外版原副总编辑)
★作者简介
刘国昌,新中国同龄人,光荣在党50年。人民日报社高级编辑、人民日报海外版原副总编辑。
先后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新闻系。1975年到人民日报社工作,在评论部笔耕10年;1985年参与人民日报海外版创刊,历任海外版《言论专访版》副主编,教科文部副主任、主任,编委会委员、副总编辑等职。并担任北京杂文学会理事、中国新闻培训网授课导师。曾担任中宣部新闻阅评员,人民网、环球网评论员等。
出版著作有:《飞絮濛濛——短论随笔集》《人海浪花——专访特写集》《报纸编辑学讲义》《世象评说》《京腔京韵》《养心之道》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