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记张树新的艺术追求与文化使命
《山东工人报》(2025年10月17日 第A4版) 在当代山东书法界,张树新是一位兼具创作实力与组织才能的代表人物。他长期致力于书法艺术的创作、研究与推广,以深厚的文化积淀和敏锐的时代洞察,推动着齐鲁大地文史书画事业的繁荣与发展。
艺术之路:融汇古今,守正创新
张树新自幼浸润于传统文化,对书法、诗词均有精深造诣。他编著出版的《中国书法教程—篆书卷》《正楷名碑名帖导临—唐褚遂良倪宽赞》等著作,系统梳理了传统书法的技法与美学,成为许多青年学子入门研习的重要指南。其艺术风格扎根于古典精髓,又融汇现代审美意识,笔下既有金石篆籀的苍劲古拙,亦见行草飞动的意气风发。
张树新在隶、篆两大书体的创作与研究领域形成了独具一格的艺术语言。他的隶书取法汉碑之宽博气象,融魏碑之方峻笔意,在经典范式与个性表达之间找到平衡。其字法以方正为基,通过笔画的欹侧与粗细变化打破板滞,如“雄”“方”等字,结构端庄中见灵动;笔法以中锋为主、侧锋为辅,线条厚实饱满,转折处强化方折力度,撇捺舒展而有劲挺之势,既存隶书波磔韵味,又赋予金石刚健之力。章法上注重行列秩序,墨色浓淡自然,枯润相生,在严整布局中融入节奏变化,整体风格雄强朴厚,与家国主题的庄重情感高度契合。
他的篆书以大篆为根基,深得金文、石鼓文古朴浑厚之精髓,同时注重笔意表达与时代审美融合。字法上保留篆书“体正势圆”之象,却通过提按使转增强书写性,既具象形古意,又见灵动创造;笔法以中锋主导,线条匀净而苍涩并存,起收或藏或露,形成“玉箸”之匀与“屋漏”之痕的双重质感。章法上讲究对联形制的对称与变化,款识与正文主从呼应,行书题跋与篆书主体形成动静互补,整体古雅而活脱,展现出深厚的文化积淀与创新意识。
文化使命:念兹在兹,耕耘不辍
作为山东省文史书画研究会的领军者,张树新强调“文史书画”一体共生的理念。他认为,书画不仅是笔墨技巧的展现,更是历史文脉与人文精神的载体。在他的推动下,该研究会以齐鲁文化为根基,广泛开展学术研讨、公益培训与展览交流,凝聚了一批兼具传统功底与创新意识的艺术家。
在山东省文史书画研究会成立二十周年之际,张树新牵头策划并组织了面向全国的书画大展。此次展览共收到来自各地1160余件投稿作品,最终遴选出193件佳作展出,并特邀42位知名艺术家参展。展览不仅展现了研究会在艺术创作、学术探索与人才培养方面的成果,更以 “抗战胜利八十周年”为时代背景,赋予书画创作深沉的历史意义与社会价值。
张树新还积极参与社会文化与统战事业,坚持以文化人、以美育人的方向,通过组织笔会、讲座、出版作品集等方式,推动书画艺术走向公众,尤其是青年群体。他所主编的 《悦写阅醇——济南市青年书法家协会成立三十周年名家书法邀请展作品集》,不仅记录了一座城市青年书画事业的发展历程,也成为当代书法创作风貌的重要见证。
墨韵生辉:诗苑运笔,词采斐然
张树新于书坛挥毫则墨韵生辉,于诗苑运笔则词采斐然。自执掌山东省文史书画研究会以来,他更以文化薪火传续者的担当,一手擘画“诗梦中秋”诗词接龙之雅事,让墨香与诗魂在团圆时节交织共鸣。此后,他持续深耕诗词文化沃土,或邀著名文化学者开篇破题,或举全国诗词大赛盛事,每一次活动皆如春风化雨,既唤醒了传统诗词的当代活力,更搭建起文人雅聚、文脉传承的广阔平台。
张树新简介:中国职工文体协会诗词分会副会长、中国职工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楹联学会会员、民盟山东省委文史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山东省文史书画研究会会长、山东省青年书法家协会四届副主席、济南市青年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连任济南市青年联合会第九届、第十届、第十一届委员,曾任济南市青年联合会第十届副秘书长。 天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