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央视网消息:为期3天的2025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10月18日在北京闭幕。大会举办期间,我国发布了“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阶段性成果”,为未来产业规模化应用提供重要参考。 我国发布“车路云一体化”阶段性成果
“车路云一体化”是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系统性技术架构,通过车辆、道路设施与云端平台的深度融合,实现交通系统的协同感知与智能决策,是保障自动驾驶系统安全行驶的重要手段。
我国是国际上率先提出并践行这一技术路线的国家,已有20个城市(联合体)参与了相关试点工作。目前,我国已成功提炼出“车路云一体化”十大功能场景:涵盖交通信号灯信息服务、交通事件信息预警、协同式弱势交通参与者避撞、协同式自动紧急避撞以及车辆感知信息共享服务等。 同时,我国在“车路云一体化”的研发应用上,已在智慧公交、无人配送、智慧出行乘用车、城市物流、公路物流、智慧环卫、智能充放电和数据闭环与增值服务等领域实现应用落地。 智能网联汽车标准化十大成果发布
在2025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闭幕式上,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发布了智能网联汽车标准化十大成果。截至目前,我国已制定发布国家、行业及团体标准近百项,支撑了从辅助驾驶到自动驾驶的技术演进。
在安全标准方面,已发布的三项强制性国家标准,覆盖整车安全、功能安全与信息安全,为产业发展划定了“安全红线”。在测试验证方面,相关安全管理规则,使智能网联汽车由“试验场”走向“开放路”。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董事长 安铁成:我国智能网联汽车标准工作是从2015年起步,历经十年的系统推进,系统性构建了开拓、引领、强基的标准化进阶的路径。这十大成果不仅是我国智能网联汽车标准化工作的阶段性总结,更是推动产业面向全球领先的重要支撑。 中汽中心同时表示,在参与国际化标准体系建设中,我国专家还牵头制定了多项ISO及联合国法规标准,推动“中国标准”深度融入全球体系。未来,我国还将继续以标准为引领,不断完善体系建设、深化国际协同,为全球汽车产业转型升级贡献更多中国力量。 系统性规划发展目标和重点发展方向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还发布了《智能网联汽车网络技术路线图(2025—2030)》。这一路线图系统性规划了到2030年智能网联汽车网络技术发展目标和重点发展方向。
《路线图》提出,到2030年,我国将形成多技术协同的综合网络体系,全面支持车辆多业务连接需求,其中,我国乘用车新车5G渗透率将达到95%,蜂窝车联网直连通信能力渗透率达到30%。5G/5G-A网络可实现50毫秒、100毫秒的传输时延保障。 相关专家表示,在交管信息服务方面,我国目前已实现在十二个城市开放4700多个路口信号控制数据,预计到2025年年底服务乘用车数量可达十万辆级。 中国信通院技术与标准研究所车联网部高级工程师 鲍叙言:我们坚持标准先行,重点优先研制了车云、云云数据接口、数据质量等方面的关键共性标准,来推动跨区域的互联互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