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读陈长吟散文集《莲湖巷》有感
孙小群
第一时间收到陈长吟老师的散文作品集《莲湖巷》,便如饥似渴地拜读了起来。一周的时间,与这些文字对视,与篇篇文章交流,我与它们产生了丝丝缕缕的情感,让人有些割舍不下,总想回望,回想,回念……在文章的情节中,在故事里,在描述间,我与陈老师一起穿街走巷,一起忙碌,一起欣喜,一起游逛,一起经历,一起体验……老师丰富的阅历让人惊叹,质朴的语言像邻家大哥用平和舒缓的语调与你相对而谈。时而也会跳出调皮、有趣的文字,让人不由莞尔一笑……这些都让我不由提起了笔,随心记之。
大隐于市 归朴守心
陈老师著作等身,我常好奇他究竟在何时写作?早年间他常奔波于陕南与西安之间,后来做编辑,再后来做社科院研究员,兼任西北大学现代学院文学院院长,工作繁杂。陈老师创办“陕西省散文学会”后,近十几年陈老师又在市、区、县中创建了许多散文基地,积极开展文学活动,其宗旨就是大力推动陕西作家的散文创作,在这期间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青年作家。在繁忙的工作与各类活动中,陈老师不忘初心,不舍作家对文字的情怀,用一篇篇美文与读者见面,将一部部散文集摆满书架。“大隐隐于市”,在热闹的城墙脚下,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在每一个安静的夜晚,陈老师都在与星星交流,与月亮讲述,与时空对话。老师在《守心的老墙》一文中写道:“人这一辈子,要想做成点事儿,守心是非常重要的。身之漂荡,可以停靠;心之漂散,难以归位。表其心,凝其志,聚其神,集之力,是做事情的根本。”在浮躁的当下,像老师这样“大隐于市、归朴守心”的人确乎很少,他就像老城墙一样安静地伫立于闹市,守着内心的宁静,守着不变的初心。
小街小巷 深藏故事
我作为一名西安人,好多街巷我根本叫不出名,即便曾走过,也说不出什么趣事来。伴随着丰富的人生经历,陈老师走遍了西安的大街小巷,每条街巷他都能讲出一些耐人寻味的故事。莲湖巷,建国路,钟楼,夏家什字,朱雀门外,案板街……在他的文字中,每一条街巷都有人间烟火,也藏匿着轶闻趣事;每一条街巷书写着历史的变迁,也激荡着历史的风云;每一条街巷都伴随着陈老师的文学之路,也成为引领文学爱好者不断走向辉煌的文学圣殿。我甚至深深地懊悔,为什么几十年前不去莲湖巷转转呢,为什么当初就没想着到莲湖巷的《美文》编辑部坐坐呢?如果时光回转,我想,我一定会这么做。
情丝深掩 趣味浅藏
陈老师的文章如平静的湖水,明亮、清澈,朴素的行文中也会不时跳出一行或几行有趣的文字。如平静的湖面,蓦然跃出一条锦鲤般让人眼前一亮,趣味盎然。为了应对随时搬家的情况,他的书总是扎成捆放着,他写道:“书如果有神经,早喊疼了。”读到这一句,我脑海迅即浮现出勒进书本肌肉的绳子,已然替书本疼痛了起来。他在用镜头捕捉鸟儿时,有一段与鸟儿的假想对话,剧情丰满,画面感十足,让人仿佛跟随他进入了神奇之境,使读者不由得发笑,实在是有趣得很。从这也可看出他对鸟儿们的喜爱,对大自然的热爱。
在文章《周山至水》一文中老师写道:“蓝色的穹空是一望无际的大舞台,各种云朵是变化多端的自然精灵。左边,浓云列阵,像连绵耸立的山峰;右边,淡云飘浮,如轻盈舒卷的棉絮;头顶,彩云堆锦,似涌起而凝固的海浪;远方,碎云簇拥,简直是撒在草原上的羊群了……”这样的文字怎能不让人流连。这段对蓝天云朵的描写,用拟人、比喻、排比这些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述出了云朵的不同形态以及它们的变幻莫测,使人身临其境,赏心悦目。这样的文字在书中也有许多,恕我不能一一罗列。
不动声色 哲思透纸
陈老师的文章在记叙、描述、讲故事之后,往往会引出蕴含哲思的话,精辟、深刻,让人陷入深深的思考。老师在《守心的老墙》一文中写道:“在它的高大面前,我是多么渺小;在它的稳实面前,我是多么浮躁;在它的悠久面前,我是多么短浅;在它的声色不动面前,我又是多么患得患失。其实,只要你本身强壮,只要你挺胸站立着,就不怕任何风吹雨打。要紧的是保持自己不变的姿态,坚持不懈地做着自己的事情。”
是的,要紧的是保持自己不变的姿态,坚持不懈地做自己。陈老师的这段话是他对自己的勉励,也深刻地教诲了我。读文如品人,陈长吟老师,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