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来源 郭巧英 蒲公英飘过
如何挖掘生活中的写作素材
作者:郭巧英
好文章都源自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生活是文学的土壤,是写作的源泉。也就是说,在生活中有写不完的好文章。那就要看我们怎样去挖掘它了。
流传百世的名著《聊斋志异》作者蒲松龄,在书里写鬼写妖的,那些鬼和妖难道是他凭空所想出来的吗?不是的。这与他的茶馆有关,他了解了来喝茶的每一个人。《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好多人(包括我)原以为他是个女作家,看了他的简介才知他是个男的。可他为何在书里塑造了一个活生生的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和贾宝玉以及金陵十二钗?这与他的生活和身世有关。施耐庵在《水浒传》中塑造了一百单八将,杀富济贫,替天行道的英雄好汉,与他厌恶朝政官场,辞官回乡有关……
那些名人的名著,他们塑造的个性人物和精彩故事情节,并不是凭空所想的,都是来源于生活素材,是从生活中挖掘出来的素材,而又高于生活,所以,他们的作品就成了流芳百世的好作品。那么,如何为好文章挖掘生活素材呢?
一、首先要热爱生活
生活就是文章。生活本身就记录了我们的经历和成长,是很多文章汇集的一本书。只要把生活这本书读懂了,就有好文章可写了。怎样才能把生活这本书懂得呢?那就得去热爱生活。
生活不会辜负每一个人,你只要去热爱它,它就会爱你,而成就你。也许生活会给你磨难,也许生活会给你惊喜……但这种磨难和惊喜都是自己的经历,那么,这些经历的过程,其实就是文章的好素材。然后,就要看我们怎么能把这些经历(素材)给他汇集成文章了?还是要去热爱生活,做生活的主人和强者。
例如著名作家史铁生,他自小残疾,痛苦让他很焦虑,看到什么都是不顺眼的。吃饭时摔碗绝食,睡觉时想自杀,甚至每天都想去死。他的母亲每时每刻都在陪伴他,鼓励他……母亲快去世时,就给他说一句话:“你要好好活”。那时的他就记住了“好好活”这句话。从此,他从生活的颓靡中走了出来,而勇敢的站起来了,对生活充满了阳光……再之后就成了有名的作家。他的代表作《秋天的怀念》就是写他的生活的磨难和母亲对他付出的爱的赞美。
正因为他有了生活的磨难和经历,对生活倍加热爱,才写出了那么多好作品。假如他对生活自暴自弃,无动于衷,那么他就会被生活所淘汰,怎能会写出好文章呢?
二、善于发现和感悟
每天,我们可怀揣美好心灵,跟着时光行走。能和蓝天拥抱,与白云目视,赏花草微笑……让心灵感知天地之美,万物皆生灵,与大自然共呼吸,同万物共成长共感受。时而驻足,聆听花的呢喃,那叶子的歌唱。嗅一嗅花朵的芬芳,挂满枝头的瓜果香……其实,她们就是我们要听的歌,想画的画。就是我们生活中最好的诗章。
比如,我的《初冬的第一场雪》就是在那天下雪时的特别感受,触景生情,有感而发写出来的。那天听说下雪了,就到外面去感受,听雪花嗖嗖的声音,还有树叶和花花,她们情深深情未了,在雪中就像是冷美人。眼前那树叶,花朵、飘雪,好似一首首诗和歌,一幅幅画,让我陶醉其中。然后就拿着手机拍呀,抓拍了好多镜头,回到房间就看着图片,一气呵成一首诗跃然纸上。
文中一小片段:
秋的眼泪冬的欢乐
世间又浪漫了起来
初雪带来了惊喜和期盼
纷纷扬扬的秋情未了
给大地、红枫和花朵涂上一层浓妆
白雪皑皑,一派银装素裹
坚强挺冬的花朵仍在雪中笑着
有时我们很想写一篇文章或一首诗,可苦思冥想写不出来,写不出来,可以去读书,更要去生活,在生活中发现和感悟。生活,是一切文学的土壤。去街道巷子里走走,去逛一逛商场,去路上走一走,看看花草树叶,下棋的大爷聊天等,你就会有很多发现和感悟。有了这些感悟,就不愁没有文章可写了。
其实,我们身边的一草一木,一叶一花……若要认真的去观察他们,感受他们,他们都是诗和画,歌和文章。
比如我刚写的一首诗《风雪里那一抹红叶》是我看到洁白的雪地上,站立着一片红色的叶子,我盯着她看,看着她像一位穿着红衣待嫁的姑娘,就像是树枝上掉下来的红色发卡,后来感觉她就是冬天里的新娘。于是灵感来了,就赶紧拿起手机记录了下来,一气呵成一首诗就成了。
诗中片段如下:
随着冷风
带着春天的梦
恋着盛夏的热情
穿着秋的红装
伴着雪花
纵情千山万水
把银白的世界点亮
那片红叶
成了冬的新娘
《风雪里的一抹红叶》就是一片红叶,一不小心跨进了冰雪里,我发现了她是那么的美。然后把这一片普通的红叶,通过生活里物象转化到精神层面,用文字抒发内心情感,以文学浪漫和臆想表达出红叶的生命之意。诗文来于生活,高于生活。这是诗的灵魂和艺术美德,产生于人的情感共鸣(感悟)。
三、多读读随时随地写
读好作家作品,发现他们说出了你想说而没说的,你经历而忽视的……如果你受到了感动,不吐不快,赶紧拿起笔,或者打开手机或电脑。此时的你不用担心所写的是别人写过的,因为每个人的感受都迥异,为此,写出来了就不同于别人。
再比如,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是中学课本上的一篇文章。我学习之后好是感动,随时有了灵感,于是就赶紧打开手机,写了一篇《雪之念》。与他的文章是同类作品,都是写一种思念,但所表达方式和突出来中心是不一样的。后来又写了一篇《留在心底里的春天》都是学习了史铁生的那篇文章后,受到了感悟而写的。
如《留在心底里的春天》文中一片段:
记得那时的春天,家乡的土壤是香的,春风吹过,土壤的香气便在田野里飘起。河水浅浅地流淌,“叮咚,叮咚”在春光里唱着欢快的歌……
一年之计在于春。每到春天,原野到处是春耕繁忙的景象!天空清亮透明,春光正好。家乡的人们徜徉在田野里,那劳动的声音从这头响到哪头。春光撒遍了田野,一派生机……
现在我们写文章很是方便,不用拿笔头了,随时拿出手机就可以写。我一般多是在手机上写的。不挑情景,在商场,在洗手间,在上下班的地铁里,公交车上。有时投入得会坐过站了。但这些有时都是写零碎片段,记录在手机便签里,保存起来。随后有时间,就把平时记录的片段汇集成文章。也就是把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汇集成美文。因此,要想挖掘生活中的好文章,就要随时随地写。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任何描写和素材,绘画和书法,摄影和写生等,素材都来源于生活。我们只有用心地对生活进行深入的细致观察,感受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才会有丰富的写作材料,才能写出动人心魄的好文章。
其实,人生就有两本书。一本是书本,一本就是生活。只要把这两本书读懂了,就不愁没有文章可写了。
总之,生活就是文章,文章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生活是文学的土壤,是写作的源泉。所以,我们要善于在生活中挖掘出这些源泉。那么,我们做到热爱生活,感受生活,善于从生活中挖掘素材,随时随地写。做到了以上几点了,就会觉得生活处处皆是好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