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1|回复: 0

科创要素流动按下“快进键”

发表于 3 小时前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光明日报记者 严圣禾 吴春燕 光明日报通讯员 钟欢欢
  “最关键的一步,是让银行认可我们手里的知识产权值钱。我们把内地的发明专利作为反担保,最终由境外的工银亚洲把钱从香港打到我们内地的公司。”舒糖讯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的创始人何耀威感慨道。在过去,像舒糖这样的轻资产科技企业,虽有核心技术,却因缺乏厂房、设备等传统抵押物,难以获得银行信贷支持。
  舒糖的实践,是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机制的一个缩影。该机制的核心就是将这种非标准化的融资尝试,变成银行系统内一个可复制、可推广的标准化“贷款产品”。它回答了“知识产权如何定价、风险如何控制”等关键问题,为科创企业开辟了一条不依赖营收、不稀释股权的融资新路。何耀威坦言,这笔在2022年底获得的资金,为公司当时的资金周转提供了关键支持。
  如今,在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这样的探索已从个案走向常态。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中唯一以科技创新为主题的合作平台,河套正通过一系列制度创新,着力破解创新要素跨境流动的堵点,将“一河两岸、一区两园”的独特优势,转化为粤港澳产学研协同发展的强劲动能。
  资金的顺畅过河,带动了人才、物资、数据的加速奔涌。在这里,创新要素的流通正经历着一场静水流深的制度变革。人员跨境往来不断提速,“一号通道”已实现人员、车辆“白名单”通行,河套深港跨境直通巴士将通勤时间从50分钟压缩至30分钟,累计超1300名科研人员享受到了高效通关的便利。科研物资的流动也更加顺畅,随着海关总署“新十条”落地,生物制品、仪器设备等通关效率显著提升,为实验室运转提供了稳定保障。
  “我们正与香港园区的粤港澳大湾区国际临床试验所紧密协作,共同构建‘一所一中心’的跨境临床试验平台,系统探索临床数据与生物样本的合规跨境流动。”粤港澳大湾区国际临床试验中心行政总监唐红梅表示,“今年10月即将启动的艾滋病治疗性核酸疫苗ICVAX二期临床试验项目,将是‘一所一中心’机制下的首个跨境临床试点项目。我们希望通过这类具体项目,逐步推动建立大湾区临床数据库与生物样本库,真正实现科研资源在跨境合作中的高效利用与价值释放。”
  “皇岗口岸重建工程预计今年年底基本完成,深港两地的连接将更加紧密。新口岸采用‘合作查验、一次放行’模式,通关时间有望从半小时缩短至5分钟左右。”深圳市政协副主席、福田区委书记、河套发展署党组书记黄伟介绍,“这将为科研人才释放出更多空间与时间,真正实现‘半小时科研圈’的愿景。”
  “我们这里集聚了200多个高端科研项目和440余家高水平科技企业,吸引海内外院士18名、科研人才1.5万余名,有1项科研成果入选了2024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黄伟用一组数字描绘出这片创新沃土的勃勃生机。眼下,粤港澳三地的科创力量正在河套加速交融,向着“世界级科研枢纽”的目标奋力前进。
  《光明日报》(2025年10月20日 05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