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635|回复: 0

写材料的苦与乐

发表于 2011-10-15 10:50:26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在企业写材料,实质上是领导人工作的助手,俗称“秘书”。所谓的秘书,既要承担行政服务,承办会议,迎来送往,又要起草各种文字材料、领导讲话等等,尤其写材料,堪称一件“苦差”。没有哪个人天生喜欢写材料,这是只要有人类存在就不会改变的真理,会写的和写得好的,只是工作需要而已,没有谁会对枯燥的、没有激情的、缺乏魅力的、冷冰冰的文字码就的公文感兴趣。
    笔者在煤矿工作十多年后,由于种种原因,走上了清闲的岗位。为了不让富余的时间白白流逝,我用“写文章就头疼”的禀赋,以农民子弟特有的勤奋,悄悄向报社投稿,经历了石沉大海、由小到大、逐渐熟练的过程,见报稿越来越多,并在矿区小有名气。2010年,在领导的亲切关怀和提携下,我走上了秘书的岗位,但因自己属于“能点头办事就绝不说话”的类型,性格使然造就了“书而不秘”的职责。近两年来,通过写作各种会议材料,虽然“浓发搔更稀,笨嘴语更少,皱纹日见深,小韦亦称‘老’”,更深切地体会出写材料的苦处:
    其一,精神时刻不敢松懈。为了胜任本职工作,就得抓紧时间学习、借鉴成功的材料范文,汲取思想精华,摘抄名言佳句,储备新鲜观点,丰富生动词汇,为下一个写作任务做准备,可谓心苦。
    其二,理论水平有待提高。作为秘书,理论水平很难达到领导的境界和高度,以致写出的材料往往高度不够,被领导全盘否认的不在少数,因此,通宵达旦加班返工即成家常便饭,堪称身苦;
    其三,专业知识不够全面。作为领导,都是从基层一步步奋斗到领导岗位上来的,经验和阅历非常丰富,方方面面考虑的都很周详,而自己写出的材料很难做到全面无遗,看到自己费心劳神写出的东西,被领导勾画的乱七八糟,暗暗求饶,脸面发烧,实谓面苦。
    俗话说:钢笔虽不重,无志拿不动。目前,要说搞行政服务,应邀者趋之若鹜,要说写材料,应者寥寥。为何?搞行政事务与领导朝夕相处,日久生情,前途光明,随领导出行,抛头露面,满足虚荣心。而写材料,整天在幕后灰头土脸的码字,正应了“有出息的用秘书,没出息的当秘书”这句粗话,实在惭愧。写材料是公认的“苦差”,但我仍自命不凡,总以“领导的参谋”自居,为完成“艰巨的任务”和“光荣的使命”,谨小慎微,竭力而为。会前,将自己精心起草的材料,恭敬地放到领导的桌签旁;会中,每当领导顺畅地讲完,伴着与会者由衷的或应付的掌声,忐忑的心随之不再忐忑;会后,若能得到领导“这个材料不错、凑合”的简短评价,则窃喜。
    秘书的“乐”事很少,但领导偶尔廉价的鼓励决不亚于一支兴奋剂,会让秘书乐此不疲。如何让“乐”增“苦”消,笔者以为:
    第一,加强理论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修养;认真学习掌握上级各个阶段的文件精神,吃透上情,为起草各种材料奠定理论基础,确保写出的文稿政治方向正确;
    第二,加强业务学习,要深入生产现场,主动和职工群众交朋友,虚心学习他们朴实的语言和精湛的技艺,了解各阶段的生产状况和存在的问题,掌握真实下情,为起草各种文稿储备生动的材料,确保“产品”不脱离生产实际;
    第三,要有“稿不成功誓不休”的精神和勇气,愉快地接受任务,负责地完成任务,无条件服从领导的意愿,百改不厌,力争让领导满意,以良好的作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