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乔庆芳
《工人日报》(2025年10月21日 08版)
10月16日,河南油田采油二厂负责生产信息化工作的技术人员杨旭彬轻点鼠标,反映油井地下能量及抽采设备运行情况的数据及变化情况等结果很快展示在了电脑屏幕上。 据悉,近日,河南油田2472口井推广应用“机理模型+AI智能算法”动液面软测量技术,使动液面参数录取工作效率提升了90%。 动液面是油井生产的“平衡线”,通过测量可以了解油井地下能量及设备的抽采能力等情况。近年来,河南油田积极探索推进油气生产智能化转型,实现了油气生产主要数据的自动采集。但受技术条件限制,动液面参数仍靠人工定期到现场获取。 为解决这一难题,今年2月,河南油田成立基于大数据分析的采油生产运行参数智能优化项目组,组织开发、地质、工程等专家和技术人员开展联合攻关。 6月,河南油田研发出了满足生产需求的“机理模型+AI智能算法”动液面软测量技术。该技术改变了过去“一天一量油、一月两测动液面”的传统模式,可全天候、全参数、全过程自动感知油井生产过程的细微变化,实现了油气生产主要数据采集提质提效。 8月份,在河南油田采油二厂全面推广应用这一技术后,油井动液面参数录取准确率达80.69%,该参数录取工作效率提升90%,每年可节约测试费用300多万元。目前,该技术已在河南油田全面推广应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