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45|回复: 0

辽宁疾控发布重要提醒!

发表于 昨天 21:37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来源 辽沈晚报

十月辽宁气温逐渐转凉,昼夜温差加大,随着国庆假期结束,人员返程返校增加了传染病的传播风险。

根据近期传染病监测数据,辽宁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醒广大市民:十月需特别关注猴痘、手足口病、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流行性腮腺炎、水痘、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预防。

1
猴痘

猴痘是由猴痘病毒引起的一种病毒性人畜共患病。病毒主要通过性接触(尤其是男男性行为),也可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或被感染动物咬伤、抓伤感染传播。传染源包括猴痘患者及受感染的啮齿类动物、猴和猿等非人灵长类动物。

(一)主要症状

猴痘潜伏期通常为6~13天,最长可达21天。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等。全身症状可能持续2-4周,多数患者可自行康复。

(二)预防措施

1.避免接触:避免与有症状者(如皮疹、发热)进行密切的皮肤接触,尤其是性接触。

2.个人物品专用:不与他人共用毛巾、衣物、餐具等个人物品。

3.注意卫生:勤洗手,使用酒精洗手液可以有效杀灭病毒。

4.高风险人群:如有相关暴露风险或出现症状,应及时就医并告知旅行史。

2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9月至11月是手足口病的高发期,开学后儿童聚集增加了疾病传播风险。该疾病主要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如地面、墙壁、玩具表面等)传播,亦可通过呼吸道传播。

(一)主要症状

潜伏期一般为2~10天,平均3~5天。主要表现为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或溃疡。可伴有发热、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少数患儿可能发展为脑炎、肺水肿等严重并发症。

(二)预防措施

1.接种EV71疫苗:可预防由EV71病毒引起的重症手足口病,建议6月龄至5岁儿童接种。

2.勤洗手:引导儿童在饭前便后、外出后使用肥皂和流动水彻底清洗。

3.常消毒:定期对玩具、餐具及门把手等物品用含氯消毒剂擦拭。

4.避免前往人群密集场所:在流行期减少带孩子到拥挤公共场所。

5.及时就医:孩子出现持续高热、呕吐、嗜睡等症状时立即就医。

3
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

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是一种由诺如病毒引起的急性胃肠道传染病,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如食用被污染的食物或水、接触被污染的物体或患者呕吐物、粪便。常见于秋冬季节,在人群密集处易暴发。

(一)主要症状

常见症状主要为突然发作的恶心、呕吐(儿童多见)、剧烈腹泻(水样便,成人多见)、腹痛。另外,还可能伴随低热、头痛、肌肉酸痛等症状。

(二)预防措施

1.日常养成健康好习惯:饭前便后要洗手;加强锻炼,均衡饮食,提高自身抵抗力;喝开水,吃熟食,生吃瓜果要洗净,特别是食用贝类等海产品时要煮熟煮透。

2.规范处理呕吐物:患儿的排泄物、呕吐物以及被患儿污染的衣被、地面、物体表面应使用含氯剂进行消毒,食品用具可通过煮沸30分钟消毒。同时在处理污染物时应做好个人防护。

3.感染后居家注意事项:应为患儿准备独立的食品用具,住所要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尽量不要和家人近距离接触,最好安排独立卫生间。

4
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简称流腮)是一种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最典型的症状是耳下腮部出现又肿又痛的大包块,因此,在民间被形象地称作“痄腮”或“炸腮”。

(一)传播途径和症状

流行性腮腺炎是种急性的呼吸道传染病,主要经过呼吸道传播、接触传播、垂直传播(母婴传播)。人是腮腺炎病毒唯一的天然宿主,人群普遍易感。大多数患者没有明显的前驱期症状,少数患者可有肌肉酸痛、头痛、食欲缺乏、全身不适、畏寒发热等症状。需要注意的是:流行性腮腺炎的潜伏期较长,有8~30天,平均为18天,家长应留心观察。

腮腺炎病毒还可能入侵身体其他部位,比如侵入神经系统可能引发脑膜炎,攻击生殖系统会导致睾丸炎或卵巢炎,影响孩子生殖系统健康和身体正常代谢,还可能引起胰腺炎等问题。

(二)预防措施

1.接种疫苗是预防流腮的最有效手段,对未患过流腮、未接种过疫苗的人,应及时接种含腮腺炎成分疫苗。

2.居住场所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清新和清洁卫生;加强消毒和手卫生、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勤洗手,避免脏手接触口、眼、鼻;注意劳逸结合,合理作息,鼓励孩子适当参加体育锻炼,增强抵抗力。

3.一旦出现腮腺或舌下腺肿大症状,应及时就诊。流腮患者应隔离治疗,并做好活动场所消毒,避免传染给他人。

5
水痘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感染引起的一种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强。以斑疹、丘疹、疱疹、结痂同时出现为特点。免疫功能低下者感染时可发展为重症,也可因潜伏的VZV再激活而引起带状疱疹。

(一)主要症状

1.前驱期

部分患者有发热头痛、全身不适、食欲缺乏及上呼吸道症状,偶可出现前驱疹。此期持续1-2 天。婴幼儿常无前驱期症状。

2.出疹期

多于发热当天出疹,皮疹有以下特点:

(1)先见于躯干、头部,后延及全身。皮疹发展迅速,开始为红斑疹,数小时变为丘疹,逐渐形成疱疹、结痂,伴皮肤瘙痒。皮疹分批出现,同一部位可见斑疹、丘疹、疱疹和结痂同时存在。1-2周后痂皮脱落,色素沉着可持续数周,一般不留瘢痕。

(2)皮疹常呈椭圆形,3~5mm,周围有红晕,疱疹浅表易破,顶部可见脐凹。疱液初为透明,后浑浊,若继发细菌感染可呈脓性。

(3)皮疹呈向心性分布,躯干最多,其次为头面部及四肢近端,数目由数个至数千个不等。

(4)口腔、外阴、眼结合膜等处黏膜可发生浅表疱疹,易破溃形成浅表性溃疡,伴有疼痛。

(二)预防措施

1.一般预防措施

患者应隔离至全部皮疹干燥结痂。做好患者所在房间通风,并按照《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做好房间物体表面的清洁和消毒。接触患者时佩戴医用防护口罩,并严格执行手卫生。

2.预防接种

接种水痘疫苗是预防水痘最有效的手段,建议家长及时带孩子完成接种。未患过水痘且未全程接种水痘疫苗者,存在暴露风险时,可接种水痘疫苗,暴露后可在3天内紧急接种疫苗。

6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是由脑膜炎奈瑟菌引起经呼吸道传播的急性化脓性脑膜炎,是我国法定报告传染病中的乙类传染病;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人群对脑膜炎奈瑟菌普遍易感,6个月至2岁的婴幼儿、青少年及免疫力低下者是流脑主要的发病人群。

(一)主要症状

流脑的主要临床症状和体征表现为:发热、头痛、呕吐,和(或)有脑膜刺激征,婴幼儿前囟隆起是脑压增高的典型表现;重症患者可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和(或)感染中毒性休克;皮肤、黏膜出现瘀点(斑),瘀斑可迅速扩大融合成片。

(二)预防措施

及时接种疫苗是预防流脑最有效的措施之一。目前,国家免疫规划为适龄儿童提供免费A群、A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我国目前亦有多种自费流脑疫苗可供选择,如ACYW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AC结合疫苗、ACYW结合疫苗等。

除了接种疫苗以外,还要做好以下预防措施:定期开窗通风、科学佩戴口罩,在呼吸道传染病高发季节,少去人员密集场所;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均衡饮食、充足睡眠、适度锻炼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