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27|回复: 0

国内超长穿海盾构隧道管网工程全线贯通

发表于 3 小时前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近日,随着“龙腾号”盾构机精准抵达接收井,由中建五局承建的国内超长穿海盾构隧道管网工程——广西深海管网项目盾构隧道全线贯通,连通北海市铁山东西港。

这是一次深海之下的极限挑战。项目全长约8km,其中跨海盾构段长约5km,隧道最大埋深45m,建设过程中困难重重。交互穿越强透水粉细砂、黏土、基岩突起等多种复杂地层,施工难度高;超长距离、超高水压、复杂线路穿海掘进,安全风险高;下穿国家级红树林生态自然保护区,环保要求高。

面对“三高”挑战,项目量身定制“龙腾号”盾构机执行隧道掘进任务,全长123米,总重量955吨,开挖直径8.09米,为全国首台8米级使用整体式箱涵的复合式泥水平衡盾构机。项目团队对“龙腾号”整体结构布局、刀盘设计、推进系统、泥水循环系统等多方面进行针对性设计优化,使其全面胜任穿海掘进的高精度施工要求。

在项目团队科学管理和有序组织下,成功克服时间与空间的双重考验,13天完成分体组装并始发,29天完成三次分体吊装,实现整机掘进,分体始发效率较行业平均水平提升50%。面对“有限空间+交叉复杂工序+同步施工”的多重难题,项目采用“管片拼装+整体式箱涵同步拼装”系统,搭载分体式机械臂和液压顶推系统,实现管片与箱涵“毫米级”协同定位,较传统分步工法效率提升40%,整体工期缩短约15%,月均掘进里程超500米,远超行业水平。

项目采用动态智能保压系统,使盾构机在弱透水饱和砂层中实现地层“零扰动”,底栖生物“零伤害”。同时,项目还为盾构机配备智能泥浆处理系统,实现泥浆“零排放”,单公里施工碳排放减少60%,实现盾构掘进与红树林生态系统保护的“双向奔赴”。

不仅如此,项目创立“博士创新工作室”,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等行业专家多次现场“诊脉”,成功攻克了长距离大纵坡运输、竖曲线急变坡操控、复杂地层浆液配比等多项“超级难题”,同时构建高精度管片、箱涵质量管控全过程体系,应用双层止水密封、同步双液注浆等一系列创新技术,助力成型隧道成为“零渗漏、零破损、零错台”的行业标杆。

据悉,作为广西重点工程,项目建成后,将有效解决广西向海经济发展示范园区——北海铁山港、铁山东港、玉林龙潭等产业园区150余家企业生产尾水排放问题,促进产业升级,服务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开创向海图强新局面。(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庞慧敏 通讯员 陈亭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