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近日,记者获悉,万家寨水控集团锚定“关键技术自主可控”目标,以万家寨引黄入晋工程调度集控系统国产化替代为突破口,在水利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信创)领域走出了一条从“跟跑”到“并跑”的创新之路。这场历时六年的技术革新,不仅攻克了工程运行多年的“卡脖子”难题,更以全技术栈自主可控的成果,为全国大型水利工程数字化转型提供了经验。 作为国家水网“一主四域”骨干通道的核心工程,万家寨引黄入晋工程肩负着为山西省3市18县输送“生命之水”、保障永定河生态补水及北京应急供水的重任。在这条全长286公里的输水线路上,5座梯级大型泵站串联起636米的总扬程,年引水能力达12亿立方米,是山西省中北部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命脉”。 万家寨引黄工程作为20世纪90年代山西省首个引入世界银行贷款的重大水利工程,当时引入了全球顶尖的调度技术、设备与管理模式,其核心自动化控制系统采用的是国外某公司开发的软件,实现太原调度中心对全长286公里的输水线路“遥调、遥控、遥测、遥信”,曾在国内首屈一指。 然而,随着工程持续运行和调度要求不断提高,原有的自动化系统逐渐暴露出诸多问题。更为严峻的是,面对长距离、多节点、复杂调水工程的挑战,原有系统的远程集控能力不足,无法实时、准确地掌握工程各环节的运行状态,导致调度决策缺乏科学依据,增加了工程运行的风险。 2018年,万家寨水控集团所属山西万家寨引黄水务集团有限公司正式启动调度集控系统国产化升级项目,一场跨越六年的技术攻坚就此展开。 经过数年不懈努力,山西万家寨引黄调度集控系统改造项目终于在2024年9月15日投入试运行。该系统软硬件装备自主程度超过90%,实现了从硬件到应用的全技术栈自主可控。智能调度与控制软件创新的“数字值班员”机制,完成了从“开环决策”到“闭环控制”的转变,可自动实现上下级泵站流量精准平衡,大幅降低了人工干预风险。 新系统运行一年多来,成功解决了长距离调水工程设备协同难、资源配置难、远程集控安全保障难等问题,已成为引黄工程的“智慧中枢”。 在2025年全国信息技术应用创新解决方案应用推广大会上,该系统成功入选工信部“2024年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典型应用案例”,成为全国水利行业唯一重点推荐案例。截至目前,这套“山西造”系统已在100余个水利项目中推广应用,为全国大型水利工程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李彦斌 通讯员 程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