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随着现场“天窗点”命令下达,川黔铁路2025年集中修正式启动。10月21日,记者现场看到,沿线各项施工作业陆续拉开帷幕。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重庆工务段小机打磨工区的职工们,搬运打磨设备快步走向作业地点,这些钢轨“打磨师”们准备以毫米级的精度,为该区段的钢轨“焕新美容”。 据悉,川黔铁路自1965年建成通车以来,已运营60年,是西南铁路路网南北向重要通道,也是西部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的关键干线之一。本次的川黔线集中修就如同给铁路做“全身大手术”,而钢轨打磨是其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作业开始后,工区负责人肖杨蹲在道岔旁,用廓形仪反复测量实时数据,用手感触钢轨状态,及时与作业人员沟通调整打磨工艺。每次打磨量不得超过0.3毫米,这要求工匠们必须如绣花般精细操作。“长期荷载的钢轨会出现磨损、裂纹、变形等‘伤病’,钢轨‘打磨师’的工作就是为钢轨‘祛病除疤’,让钢轨恢复平整光滑。”肖杨介绍。 打磨机手康洛是一位退伍军人,被同事们亲切地称为“肥哥”。他圆脸上总挂着憨笑,圆滚滚的身子却能灵活操作机器设备。他使用道岔打磨机如手术刀般精准,对钢轨“肥边”进行磨除,原本突兀的“肥边”渐渐消融,只留下一道锃亮的光带。精细的打磨作业完成后,还需要对钢轨表面的平整度、光洁度和廓形、几何尺寸等进行测量,确保打磨质量达标。他说:“每一遍打磨都是为列车平稳运行提供强有力的保障,这些飞溅的火花,都是给列车报的平安信。” 重庆工务段负责人告诉记者,道岔作为铁路轨道的核心连接设备,被喻为铁路的“咽喉”。这里病害最为集中复杂,打磨工作也最为精细。本轮川黔铁路集中修刚刚开始,这支由十余人组成的道岔打磨专修队,将展开为期33个“天窗”的专项修理打磨,保障列车运行安全平稳,为冬季铁路运输安全筑牢“轨面防线”。(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李国 通讯员 张凯 李宇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