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28|回复: 0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陕飞表面工程中心:两米“巨无霸”电镀攻坚记

发表于 5 小时前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通讯员  董妍

近日,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陕飞表面工程中心传来捷报:该中心成功突破了有史以来最大尺寸零件(长2米,重400公斤)镀铬和镀镉钛复合表面处理攻关项目。

该零件尺寸远超常规处理范围,且镀铬区域极小,其余大面积镀镉钛。按照工艺要求,必须先镀铬再镀镉钛。如此巨大的零件,如何实现高精度镀铬?如何确保大面积保护万无一失?如何保证多道工序衔接无误?如何保证镀层质量稳定可靠?每一个环节都是前所未有的挑战!

精密策划

绣花功夫筑根基

面对这一超常规任务,陕飞表面工程中心技术团队迅速组织工艺人员、操作工及用户单位技术人员,对全过程实施精准管控。从工艺设计、保护方案、设备调试到操作执行,每一个环节均以精益求精为准则,为后续攻坚奠定坚实基础。

当务之急是工装夹具的设计。团队根据零件特殊形状,专门设计可承载400公斤重量的装挂工装,确保零件在加工过程中稳定可靠。与此同时,针对90%以上区域需进行严密封护的要求,团队创新采用“多层防护+人工精修”模式,如同绣花一般对零件实施大面积精细保护,杜绝任何镀液交叉污染。

在电镀参数规划方面,老师傅郑振峰通过精细测量阳极板间距,反复优化零件入槽姿态与电镀参数,为获得均匀、致密的镀铬层提供理论依据。而刘翀、周国胜等人则提前协调叉车、吊车等资源,确保重载零件转运安全高效。

攻坚克难

微米调控见真章

攻坚过程中,团队以“问题不过夜”的态度连克多项技术难关,展现出航空人特有的严谨与韧性。在首次镀铬除氢后,团队发现镀铬面存在微小气泡,立即启动退铬返修程序,并连夜联合外单位分析原因,优化保护方案,确保二次镀铬一次成功。

二次镀铬过程中,各工序时间精确至秒级。通过复盘改进,团队严格执行新对策,最终镀铬层完美通过检验。然而挑战接踵而至——吹砂工序期间突降大雨,为避免零件淋雨受损,团队果断暂停作业,待雨势稍减后,吴刚等人冒雨对零件实施全方位保护,抢抓作业窗口完成吹砂。

紧接着,刘涛师傅带队开展镀镉钛及钝化处理,全程精准控制电流电压,连续工作至凌晨2时,确保镀层质量完全符合工艺要求。每一个深夜的灯光,都映照着他们对品质的极致追求。

协同作战

使命必达显担当

从技术攻关到如期交付,每一名参与者都以“细节不妥协”的态度,将团队协作效能发挥到极致。工人师傅连续多日坚守岗位,夜间主动优化操作;工艺团队全程跟产,民品组与计划调度组高效协调资源,形成“攻坚一盘棋”的强大合力。

为实现“次日早8时前交付”的承诺,刘翀等人连夜组织发运。工人师傅手动将400公斤零件装车,并以泡沫层层包裹防震。凌晨3时,货车驶出厂房,而刘奔仍反复核对发运清单与检测报告,确保文件齐全、流程闭环。

次日清晨,用户单位准时接收零件并反馈:表面处理质量完全达标。这场跨越昼夜的攻坚,不仅实现了技术突破,更以“使命必达”的行动赢得了客户的高度认可。

从精准保护的“绣花功夫”,到大尺寸电镀的“微米级调控”;从跨单位的“联合攻关”,到雨中吹砂的“坚守担当”……这次攻坚不仅是一次突破,更是一曲“团队协作、精益求精、使命必达”的真实写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