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10月22日,在中铁六局中石化九江石化产业园配套改造项目管道涉铁工程施工现场,随着10组400吨数控液压千斤顶同步发出低沉的轰鸣,重达2133吨的1号框架涵稳稳向前推进,标志着该工程正式进入下穿铁路顶进施工关键阶段,也意味着项目建设者攻克了大跨度、超重型框架涵下穿铁路的“硬核”挑战。 项目地处中石化九江公司南侧,承担着“穿针引线”的重要使命,通过下穿框架涵保护管线穿越铁路,将琵琶湖站北侧炼油产业区与南侧规划产业园紧密连通。因需4次穿越既有铁路,施工既要保障铁路运行安全,又要实现大断面框架涵精准入位,技术难度不言而喻。 传统顶进施工常面临顶力不均、轴线偏差等问题,面对2133吨的超大框架涵,更需实现“毫米级”控制。为此,项目团队未雨绸缪,提前完成框架涵预制、路基防护桩施工,并办理电厂专用线停用手续,同步量身定制“数控液压同步顶进”方案,为超大框架涵平稳“潜行”地下铺就科技之路。 施工中,项目部引入数控液压千斤顶群同步控制系统,通过10组400吨千斤顶协同作业,配合高精度位移传感器,实现对顶进速度、轴线偏移、顶力分布的毫米级监控。每台千斤顶推力误差严格控制在2%以内,顶进速度按3-5厘米/分钟匀速推进;同时运用应力监测系统实时查看后背墙稳定性,通过红外测距仪校准轴线偏差,并同步检测油路、电路运行状态,多维度保障框架涵“走直线、不偏位”。 据悉,框架涵顶进完成后,各类管线将“入住”涵体,彻底打通南北产业区地下连通通道。这不仅为中石化九江分公司下游产业链项目拓展了发展空间,更通过高效连通促进资源整合,预计可提升区域产业协同效率20%以上,为九江石化产业转型升级注入强劲动力。(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赖志凯 通讯员 王礼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