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旭 本报通讯员 刘振宇
日前,辽宁沈阳市总工会“百名工匠助村行”指导服务队正式成立,并启动首场指导服务活动。来自农业技术、畜牧养殖、食品加工、电商营销等领域的工匠将深入乡村一线,以“工匠力量”赋能乡村振兴,全面掀起一场“工匠下乡、技能兴农”的热潮。
此次活动是沈阳市总工会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发挥工匠示范引领作用的创新实践。当日,主活动场设在辽中区刘二堡镇皮家堡村,其他涉农区县(市)总工会设分活动场,以线上线下联动方式同步启动。沈阳市总相关负责人表示,活动旨在充分发挥涉农劳模工匠的示范引领和专业优势,为乡村农业合作社、农事企业提供精准有效服务,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工会组织和工匠人才的坚实力量。
把技术和信心种在乡亲们的心里
“百名工匠助村行”指导服务队首批队员由16名省市级劳模工匠和32名县区级劳模组成,到年底将完成百人的招募工作。首批指导服务队队员中,既有像姜大光这样30年扎根农业一线的“田专家”,也有金铖、洪蕴来等擅于创新转化的“新农人”,还有王洪海、王海明等弘扬非遗技艺的“匠人代表”。他们不仅技术过硬,更心怀热忱。
当日,辽宁省劳动模范、辽宁欣大光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农艺师姜大光为辽中区“一村一品”专业村和农业企业工会负责人进行设施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并现场进行大棚种植技术指导。
“我们不是来一次就走的,而是要建立长期联系,根据农时和需求,提供‘点单式’的精准服务。我希望把最新的农业技术和实践经验带到田间地头,帮助农民朋友解决实际生产中的难题,让他们增产增收。”姜大光说,“乡村振兴离不开科技支撑,我愿意做那个‘送技术到村’的人。希望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把技术和信心种在乡亲们的地里,也种在他们的心里。”
辽中区刘二堡镇皮家堡村葡萄种植户刁卫光已有10年种植经验,他说:“收获太大了,希望以后这样的活动能多搞几次,帮我们解决更多种植难题。”
提供“全链条”服务
“百名工匠助村行”指导服务队队员,全国劳动模范、沈北新区七彩星专业种植合作社农艺师洪蕴来则为水稻种植户“把脉开方”。
“这次来,我不仅会讲理论,还到田间地头,手把手地教大家怎么挖沟、怎么投苗、怎么管理,让大家亲眼看到、学到,放心地去干。”洪蕴来说。
沈阳市辽中区刘二堡镇皮家堡村水稻种植户苏艳家里的水稻遇到病虫害,她说:“听完洪老师讲解,才知道提前预防病虫害有多重要,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科学管理才能保产增收。”
举办种植养殖技术培训班,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提高农民科学种植养殖水平;开展农产品电商营销培训,帮助农民和农事企业掌握电商运营、品牌设计技巧,拓宽销售渠道;组织乡村工匠技能培训,传承和发展传统技艺,培养一批具有乡土特色的工匠人才;针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需求,开展家政服务、烹饪、电工、焊工等实用技能培训,提高农村农民工就业能力……据介绍,“百名工匠助村行”活动聚焦开展技术指导、开展技能培训、助力乡村治理三大服务内容,系统支持乡村发展。
“系统赋能”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不只是“单点输出”,更是“系统赋能”。从电商直播、品种引进,到病虫害防治、品牌打造,再到文旅融合、法律援助——工匠以其专业所长,回应“三农”发展最迫切的需求。
正如“百名工匠助村行”指导服务队队员,辽宁省劳动模范、沈阳市苏家屯区峻丰养殖场畜牧师金铖所说:“把我15年积累的养殖经验分享给乡亲,是我的荣耀。我也希望借工会搭建的平台,让更多优质农产品走进市场,让大家伙儿更有能力地把农产品做好、做强、做大。”
沈阳市城建交通农林工会相关负责人介绍,沈阳市总每年将在涉农区县(市)集中开展不少于8场指导服务活动,各涉农区县(市)总工会每年开展两场以上本地区活动,大力弘扬劳模工匠精神、展示沈阳技能人才风采,发挥涉农劳模工匠的示范引领和专业优势为乡村农业合作社、农事企业提供有效服务,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服务方式包含定期服务与按需服务相结合,“一对一”帮扶与团队服务相结合,现场服务与远程服务相结合。
接下来,“百名工匠助村行”将步入常态化阶段。沈阳市总将打造具有沈阳特色的工匠服务乡村振兴品牌,聚焦产业发展,推动乡村经济提质增效;注重技能传承,培育乡村振兴实用人才;弘扬劳模精神,激发乡村内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