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本帖最后由 张丽 于 2025-10-24 15:53 编辑
再次站在这片熟悉的土地上,我几乎是一眼就看见了它们——满山遍野的野菊,金灿灿的,像是秋天特意为故乡披上的一件衣裳。这次回来,是专程帮年迈的父母收玉米的。放下行李,便跟着他们走向那片金黄的玉米地。也正是在这熟悉的农忙时节,我与野菊再度相逢。
田埂边、山坡上,甚至玉米地的缝隙里,一丛丛、一簇簇的野菊,开得那样恣意,那样倔强。没有牡丹的雍容,不似玫瑰的娇艳,它们就以那样朴素的姿态,缀满秋天的每一个角落。风过时,花枝轻摇,细碎的花瓣簌簌作响,那混着泥土与玉米秆清甜的气息扑面而来,一瞬间,仿佛把我拉回了遥远的童年。 记忆里,也是这样丰收的秋。爷爷扛着竹筐,奶奶别几朵野菊在我衣襟上,说它能驱虫,也带来吉祥。掰玉米累了,我们就坐在田埂上歇脚,随手掐一朵野菊含在嘴里,淡淡的苦后泛起清甜,一下子就把疲惫冲散了。如今,爷爷不在了,父母也老了,只有这野菊,依旧年复一年,守着这片土地,陪着农人度过一个又一个忙碌的秋。 我弯腰,继续掰着玉米。汗水滴进泥土,腰背阵阵酸疼。可每当我直起身,望向地头那一片明晃晃的金黄,心里便莫名地安定。它们从不抱怨土地的贫瘠,不计较风雨的侵袭,只要有一寸立足之地,就能在秋光里坦荡地开出自己的颜色。这何尝不是父辈们的写照?——像野菊一样,扎根于斯,坚韧于斯,用最朴素的姿态,对抗着岁月的风霜。 休息时,母亲为我泡了一杯野菊茶。清澈的茶汤泛着淡淡的黄,入口微苦,而后回甘。她说,这些年,每到秋天,她依然会晒些野菊。我捧着那杯温热的茶,心里涌起一股暖流。原来,野菊不只开在山野,也开在母亲的日子里,成了她表达牵挂的另一种方式。 古人有诗云:“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爱的,或许不只是菊的淡泊,更是它那不与百花争春、独守一隅清秋的定力。而这漫山遍野的野菊,不争不抢,不求人知,却以最蓬勃的生命力,点亮了整个秋光。 黄昏时分,一天的劳作结束。我站在田埂上,回头望去——玉米已收完,田野略显空旷,唯有那一片野菊,在夕阳的余晖里,愈发灿烂。它们仿佛在告诉我:生命最好的姿态,不是娇养在温室的绚烂,而是历经风雨后,依然能在这辽阔的天地间,挺直脊梁,开出属于自己的那朵花。 那一刻,我忽然懂得:无论走多远,故乡的野菊,早已在我心中生根。它教会我的,不只是坚韧,更是一种在平凡日子里活出诗意的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