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2日,第八届油商大会在浙江舟山开幕。当天,来自国内外的行业协会专家、产业链企业主走进舟山定海,沿着舟山粮食全产业链触摸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的纹理。
在舟山定海老塘山中转储运有限公司三期作业区,来自巴西的中国香港籍船舶“汇安”轮缓缓靠泊老塘山三期码头,在此卸载68880吨大豆。无需二次转运,这些大豆坐着传送带就能直接进到各个企业的仓库当中。
走进舟山良海粮油有限公司生产车间,现代化的粮食加工流水线有条不紊。大豆经过预处理、浸出、精炼等加工环节,变成油品和豆粕,现场,一桶桶成品包装油正通过传送带打包装箱。“我们有21万吨的筒仓货库,4000吨的预处理车间,还有日加工700吨的精炼车间,日加工500吨的包装车间。预计今年全年的大豆订单量在105万吨以上。”良海粮油副总经理徐兴东说道,“豆粕是我们的副产品,但却是其他企业的主原料,从中可以提取脂肪酸、维生素E等,可以制作药物、保健品等,我们今年有80多万吨的豆粕销往全国各地,包括山东、海南等地。”
在舟山粮食产业园内,专注于粮食全产业链开发的企业还有很多。“我们主要是以玉米为原料做深加工的,玉米从货轮海运过来,到了码头之后直接卸船,通过传送带直接到公司的统一仓库生产,非常方便。”舟山华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监事会主席郑芳明说,无论是借助内河网络运往内地,还是经过宁波舟山港出口海外,定海的区位优势都非常明显。据悉,全国沿海7条国际航线有6条途经定海,近海可达长江沿岸与各沿海港口城市,远洋运输可直达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港口。
随着舟山华康股份200万吨玉米深加工健康配料项目落地并逐步呈现链主型企业的优势,定海区也将紧紧围绕“企业、产业、产业链、产业生态”四个着力点,充分利用华康的葡萄糖、果葡糖浆等原料,聚焦生物基可降解材料、功能性健康配料等产业方向,培育全产业链发展,打造高端合成生物制造产业集群。
自去年11月份国务院正式批复《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建设方案》,进一步明确把粮食作为资源配置的货种之一,定海聚焦大豆、玉米精深加工双核产业驱动,依托港口和江海联运优势,推动大宗商品储运基地的规模化发展,为未来的合成生物产业提供稳定的资源保障。
如何将本地大宗商品打造成资源配置高地?在定海工业园区管委会主任姚庆看来,需要推动企业充分发挥自身在加工、仓储、物流、交易等各环节的联动作用。比如舟山良海粮油有限公司,不仅持续扩大加工能力,而且通过期货与现货交易相结合,让自身在原料采购、产品出售有更多的选择。
“可以预见,一方面通过创新试点,大宗商品的交易体量不断提升。另一方面现货交易所带来的物流需求也会提升,一定程度上会促进物流产业的发展。”姚庆表示,“作为引领绿色制造和产业变革的核心力量,合成生物正迎来历史性的发展机遇,希望能让更多的企业了解定海工业园区在合成生物领域的特色优势,共绘产业发展新蓝图。”(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邹倜然 通讯员 尚天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