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大学生甘退班组当“小学生”
■ 邢承木
10月15日上午,笔者到山东流云纺织有限公司机修车间大修班采访,看到班长孙延平正在车床上聚精会神地指导一名年轻工人加工细纱机大轴。
“孙班长,又带新徒弟了啊”,我问道。
“我的新徒弟杜龙飞。不过叫小杜徒弟有点小瞧人家。这可是正儿八经的本科大学生啊”,孙班长给我介绍道。
“师傅,看你说的。什么大学生啊,到你这里,我就是‘小学生’。你是公司里有名的车、钳、铣‘大拿’。来,师傅,受徒弟一拜。你得把真本事教给我啊”,说着,杜龙飞弯腰给孙班长鞠了一个躬。
“没问题。一看你就挺机灵,也不像有些大学生那样眼高手低。我这‘半瓶水’就都教给你了。不过,咋俩得订个‘君子协议’。你也得把在大学里学的那些专业理论知识给我灌灌。”孙班长郑重其事地说道。
杜龙飞是该公司今年7月份新招的10名应届大学毕业生之一。公司人力资源部根据他在大学里学的是机电一体化专业。就把他安排到了设备科。没想到刚两个多月,他却不愿再呆在科室,主动申请到到机修车间学习锻炼。“在大学里,学的基本上都是理论性的东西。虽参加过实习,但毕竟实践机会少。而且实习的那家企业不是纺织企业。呆在科室里,对纺织生产工艺、设备、技术、质量要求一时难以熟悉。所以,我决心先到车间班组一线当‘小学生’,向职工学习,从一线做起。”对于自己“退居”一线,杜龙飞一点都不后悔。
“企业生产经营包括多个环节。学校的课程与企业具体的生产实践不可避免地有些脱节。大学生来了直接进科室,工作起来会感到力不从心,也觉得价值得不到充分发挥。他们主动提出要求,重返一线工作,我们非常支持”,公司人力资源部负责人说。对于杜龙飞“跳槽”一线现象,公司很重视,经过研究决定调整了新生岗位安排政策:新分来的大学生先全部到车间班组锻炼一年,然后由车间打分,公司按分数高低排序,最后再由各科室挑人定岗。选择那个车间班组由自己挑选。
对于该公司的“降级使用”政策,新来的大学生们都很支持,都愿意下班组,向一线职工学习。听说这些“高级蓝领”下班组,各班组都抢着要,一时他们成了“抢手货”。“大学生就是不一般。我们这台数控车床技术含量高,过去装配、调试都得选手法高、有经验的老工人来完成。小杜学的是机电一体化,专业水平高,图纸一看就明白,对保证机件加工质量和进度,起了重要作用”,孙延平满意地说。纺织工学院毕业的张良峰,下到环纺车间前纺班当了操作员后,边干边学,很快熟悉了纯棉纱线生产工艺和操作要求。工作中,发挥所学专长,理论联系实际,为班组解决了生产中出现的纱条条干不匀、粗结、强力低等质量问题,被班组职工誉为“智多星”,成了班组里的“香饽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