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两只孔雀悠然立于牡丹丛中,顾盼之间流转着温婉神韵,它们的每一根羽毛都由麦秆精心烫贴而成,在灯光下流淌着琥珀般的温润光泽。在刚刚揭幕的“华韵承芳·非遗共赏——2025全球妇女峰会女性主题特展”上,来自中国22个省(区、市)及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的46件非遗珍品齐聚一堂,编织出一幅跨越山海的文化共鸣图景。其中,由甘肃省张掖市妇联选送的麦秆画作品《丽锦春晖》入选“和合之美”单元。 匠心织就春天 麦秆承载文脉 《丽锦春晖》以传统麦秆画技艺,细腻刻画了孔雀在牡丹丛中悠然自得的春日胜景。作品精选张掖本地优质麦秆,历经熏、蒸、漂、刮、推、烫及剪、刻、编、绘等二十余道精细工序,由甘肃省张掖市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周玉梅倾注五十个日夜精心创作完成。画面中,孔雀与牡丹相得益彰,丝羽流光溢彩,花瓣层叠生姿,每一处精微细节都凝聚着创作者对生命的深情礼赞。 “丽锦寄托美好愿景,春晖寓意希望永存。”周玉梅的解读温婉而深邃,“这幅作品既是对锦绣山河的赞美,也是对女性事业蓬勃发展的生动映照。”在她灵巧的双手中,平凡的麦秆完成了从田间秸秆到艺术珍品的华美蜕变,其价值不仅在于精妙绝伦的形态,更在于其中蕴含的那份对生活的炽热情感、对艺术的执着坚守。 三十载守正创新 非遗薪火相传 从焉支山下贫瘠山村中痴迷剪纸的少女,到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周玉梅用三十余年的光阴生动诠释了“择一业,终一生”的匠人精神。她的艺术之路源于童年时期祖母的启蒙,历于五年专业淬炼,成于三十载不懈求索。 耗时五年完成的总长225米、共506幅画面的《红楼梦》剪纸连环画,不仅是她技艺的巅峰,更是文化传承的恢宏篇章。在她看来,非遗传承不仅是技艺的延续,更是文化基因的活化。“从祖母手中的窗花,到今天的剪纸、麦秆画,变的是形式,不变的是女性对美好生活的执着追求”周玉梅深情回忆道。 今年8月,得知搭载着6.89亿中国妇女梦想的“中国妇女号”火箭即将发射,周玉梅心潮澎湃,用巧手将火箭穿云破雾的瞬间定格于纸上。画中祁连山巍峨,丝绸古道上驼队缓行,各族姐妹在木塔广场携手欢舞。作品既洋溢着对科技腾飞的喜悦,也凝聚着陇原儿女扎根厚土、仰望星空的深沉文化自信。 传统与现代交融 非遗焕发新生 周玉梅的艺术探索,始终贯穿着守正创新的智慧。她既恪守传统工艺精髓,又在题材与表现手法上勇于突破。《丽锦春晖》在保留麦秆画古朴自然材质美感的同时,巧妙融入现代审美元素,使构图更富韵律,色彩更具张力。 与此同时,周玉梅还积极探索“非遗+旅游”的融合发展之路,带领团队精心研发《丝路情韵》烙画摆件、“山丹好礼”系列书签、《陇原胜景》《裕固风情》等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文创产品,涵盖20多个系列、1000余个品种,让传统艺术以崭新姿态走进现代生活,走进寻常百姓家。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鉴而丰富。”峰会虽已落幕,但周玉梅与她的麦秆画故事仍在续写。这不仅是个人艺术追求的生动缩影,更是新时代张掖女性文化自信的璀璨彰显。 “每一位妇女都是主角”,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的新时代征程上,无数像周玉梅一样的张掖女性,正以匠心守护传统,以创新开启未来,让千年丝路文脉在新时代焕发勃勃生机。(张掖市妇联 贾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