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回复: 0

专家学者共话宗族史研究

发表于 昨天 15:58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信息与动态】
  作者:周子越
  近日,由南开大学、人民出版社合办,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南开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承办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暨国家出版基金项目成果《中国宗族通史》新书座谈会在天津举行。来自历史学、社会学等领域的专家学者就《中国宗族通史》的学术特点与价值及中国宗族史研究的深化创新展开深入讨论。
  《中国宗族通史》共327万字,分为先秦卷、秦汉卷、魏晋南北朝卷、隋唐五代卷、辽宋夏金元卷、明代卷、清代卷、近现代卷8卷,完整地展现了中国宗族自奠基开始的演变全过程。该书第一次以通史形式,对学术意义重大的宗族发展史做出了扎实而精当的研究,具有贯通性、前沿性、多样性、创新性、客观性等特点,在体例、内容、方法论等方面体现出诸多创新,对于我们整体全面了解中国宗族发展演变的历程、从宗族的视角理解传统社会权力网络与运行机制等有重要意义。
  与会专家指出,宗族是传统中国社会的基本问题之一,涉及谱牒编纂,祠堂祭祖、教化,族人的经济、政治生活,宗族与基层社会、地方政府的关系等问题,是社会史研究的重要内容。《中国宗族通史》在学术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意义。第一,其成功建立在深厚学术积累之上。冯尔康先生在南开大学开启了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社会史研究传统,汇聚诸多著名学者深耕于宗族研究,提出宗族发展五阶段论等理论,编纂《中国宗族社会》《中国文化通志·宗族志》《清代宗族研究》等著作,采取横通、纵通的多样方法,综合性地增进了对中国宗族的认识,这些都成为常建华教授及其团队编纂《中国宗族通史》的坚实基础。第二,《中国宗族通史》在选题上具有突出学术价值。宗族在中国古代历史与社会中具有独特地位,在国家、社会与家庭之间上通下联,形成了独特的宗族文化,宗族史研究探讨这一重中之重的史学问题,启发着史学研究者对中国历史重大问题做出新的、具体的理解。第三,《中国宗族通史》有效提炼、把握了“宗族”概念。该书基于本土历史经验、历史问题,对宗族这一标识性概念进行了比较全面的梳理与考察,更准确地描述宗族发展的历史轨迹,阐释其演变的历史动因,深化对中国早期文明社会性质的理解,对于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建构具有重要意义。第四,《中国宗族通史》在体例上鲜明体现出“通史”特点。与既往宗族研究大多聚焦于不同时段、以专题性研究为主不同,《中国宗族通史》是第一部贯通性的大部头通史著作。注重通史是中国古代史学的优良传统,《中国宗族通史》继承、发扬了这一传统,有机结合编年体与纪传体两种编撰体例,既展现出重大的变化时段、包含丰富的细节论证,又揭示出变化渐进的历史过程及其中的连续性部分;既关注宗族的历时性问题,又以各个历史时期“千变万化”的宗族为每卷“传主”,由此得以在具贯通性的同时富有断代性与差异性。第五,《中国宗族通史》史料基础丰富且在方法论上做出了有益探索。该书关注最新学术成果,从纵、横两个面向上生动展现了宗族多样的细部样貌,且多具创见;广泛吸收人类学、社会学、民族学等其他学科的概念与方法,丰富了宗族史的研究表达,注重将宏观叙事和微观个案相结合,从而较为清晰地阐明了各个时段内兼具巨大差异性和研究弹性的宗族问题。大家认为,今后应进一步加快文献资料的整理出版,加强历史学与社会学、人类学等学科交叉,突破以往过于聚焦华南、徽州等区域的局限,加大华北、西南等区域的宗族史研究并开展不同区域的比较研究,以期推进宗族史研究的进一步深化发展。
  《光明日报》(2025年10月27日 14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