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五、一、一”工作法让轮对飞
游震宇
武汉铁路局唯一轮对检修基地江岸车辆段轮轴车间在工作方法上突破传统管理模式,创新推出适用于本车间扩能改造后的日常生产管理的工作方法,即:“五、一、一”工作法。通过工作法的有效执行,这个车间在搞好文明生产的同时,生产安全和产品质量也得到了有力保障。可是,谁又知道,这个工作方法源自于,该车间轮轴预检班组班组长杨丕为解决两个岗位之间的供求矛盾而产生的呢?
2011年初,当该车间在扩能改造后有大量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运用在生产一线,许多旧的规章制度和管理方法已不能适应新工艺要求、新生产环境。轮轴预检班组的各岗位贯穿于各类轮对、轴承收入作业的全过程,但有一个岗位并没有因扩能改造而提高效率,就是:轴承预检。这项工作在全路、乃至全国都没有相应技术在不开盖的情况下进行检修检查且安全责任重大,只能人工眼观、耳听、手感。这就与其他已提高工效的岗位产生了供求矛盾,又因为轴承预检在收入轮对的第一道工位,生产线的整体运行也受到了影响,各岗位间扯皮拉筋的事层出不穷。班组长杨丕一方面向车间申请加派轴承预检人员,提高作业效率。另一方面琢磨着怎么让班组岗位间作业能协调一致,提高班组整体效率。他通过咨询岗位职工和深入的观察发现:当每个岗位都在生产相同数目的产品时,生产线最流畅。反之生产线上的岗位就快慢不一,效率受到影响。于是,他率先在班组内执行以每5对轮对预检为一个周期,逐步向下游工位传递,以此类推,直至产出成品。试行一星期后得到结果,比过去成品产出多了30%,而且岗位间也没有了矛盾。
“是个好办法。”该车间安全生产副主任魏雷看到轮轴预检班组的变化后这样说。于是,在短时间内通过分析、总结、创新,该车间制定出与轮轴检修工作特色相适应的“五、一、一”工作法(即:每生产5对轮对、5根车轴、5个车轮或5个工作日,要进行一次环境卫生及设备保养,进行一次基础台帐整治及传递)。这个工作法,量化了阶段性生产指标,规范了岗位基础管理,协调了各岗位间的供求矛盾,也对岗位生产过程中的产品质量和安全起到了自控、互控作用。车间将此工作法作为核心,引用到车间的文明生产管理(生产岗位、更衣室、学习室、公共卫生间、卫生责任区)、设备保养、定置管理及治安综合治理等多个日常管理项目中。此工作法也正式列入到车间管理细则,成为车间日常管理制度了。
9个多月来,该车间在安全生产管理,文明生产管理、设备保养、定置管理等方面也都有明显改善与提高。现在,干部职工们提到工作法时,都这样说:“班组长杨丕让工作法‘出生’,‘五、一、一’工作法让轮对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