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新华社记者张晓洁、吴剑锋 第三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日前在福建泉州开幕,吸引8006个项目(方案)、3.6万人参赛。经预选推荐和全国复赛,1700余个项目(方案)入围全国总决赛。 以赛促创、以赛促融、以赛促引,大赛积极搭建青年人才创新创业高水平交流平台,架起产学研“立交桥”,吸引更多人才。 10月26日,第三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相关活动现场。新华社记者张晓洁摄 激发创新潜能 释放创业活力 创建智能筛菌平台,效率提升1000倍以上;致力于卫星运营系统服务板块,提供全周期智能航天运维管理解决方案;研制一种高适配共享型无人机无线充电停机坪,可应用于物流配送、电力巡检等多元场景……大赛现场,来自全国各地的博士后人才展开“最强大脑”较量。 从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人工智能到高端装备制造与机器人,从新能源与节能环保到新材料与石油化工,本届大赛设置4个组别、7大赛道,参赛项目更加聚焦国家重大战略、科学技术前沿、产业发展需求。 经过15年科研攻关,电子科技大学教授段旭君带领团队实现了孤独症个体化精准干预与智能化疗效评估,此次参与创新赛。“我们技术已通过临床试验,希望通过大赛加速产业化推广应用,让孤独症孩子家庭实实在在用上这项技术。”段旭君说。 输入出游需求,一份量身定制的旅行攻略几秒内便呈现眼前——创业赛中,深圳搜旅智慧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肖良生向评委展示基于多模态大模型的旅游定制服务平台,引来连连惊叹。“评委对业务形态、数据安全、发展规划的提问引发我进一步思考。”肖良生说,企业将以赛中交流为契机,持续升级迭代技术、优化用户体验、拓展海外市场。 大赛评委、同盟投资(北京)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崛华说,博士后专业技术扎实、商业逻辑可靠,透过大赛可以看到人才创新潜能持续激发、创业活力加速释放。 企业按需出题 人才“揭榜挂帅” 江西一企业银纳米线的制备过程面临技术挑战,天津科技大学团队提供解决方案;广东一企业希望开发制备具有可降解壁材的香精油微胶囊的技术,昆明理工大学团队的设计符合要求……揭榜领题赛上,企业出题、人才解题彰显博士后科研与产业深度融合的生动实践。 本届揭榜领题赛共发布技术需求766项,涉及项目总投入近40亿元,揭榜奖励总额近9000万元。 经过近10年科研攻关,郑州轻工业大学与浙江大学中原研究院联合招收博士后王凡所在团队研发出“笼冰新材”高密度低能耗水合物相变蓄冷技术,目前到了成果转化阶段。恰巧,本届大赛中一家企业提出新型蓄冷技术需求。“我们核心技术指标相互对应,揭榜后不仅解决了企业难题,也让我们拓展了对技术应用前景的认知,创新创业的信心更足了。”王凡说。 “大连理工大学杨峰团队帮助我们突破大深径比小孔飞秒激光旋切加工关键技术,赋能企业研制自主可控的五轴飞秒旋切加工机床。”广东原点智能技术有限公司非标事业部负责人钟旋说,下一步会通过技术转让或成立合资公司等方式进行深入合作,形成专用加工技术与装备助力航空航天发展。 “近年来,我国博士后工作平台持续优化。”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司司长李金生介绍,通过工作站与流动站联合招收培养、双合作导师指导,将高校、科研院所的人才科研优势和企业的技术攻关需求有机结合,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有力促进了企业的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提升了博士后的创新能力。 灵感集中碰撞 资源充分涌流 是科研竞技的赛场,也是交流对接的平台。无论是聆听同行企业家的经验分享,还是体验中医智能四诊仪、食品拉花打印机等创新创业成果,抑或是对接创业服务机构和投融资机构,都能在互动中擦出灵感火花,找到产学研合作伙伴,进一步促进博士后人才交流与科研成果转化对接。 “赛后我们会挑选优质技术驱动类项目进行投资,持续辅导、对接资源、提供资金,全周期护航项目发展。”李崛华说,项目孵化、资源集聚、能力提升对博士后创新创业至关重要。 福建省晋江市市长王明元表示,将为博士后项目匹配丰富的应用场景与便捷高效的产业化通道,加速科技成果从研发到落地的全链条转化。 大赛上,人才招聘活动征集了237家用人单位提供的1593个博士及博士后岗位。“我们计划招揽40名博士后,研究方向为眼科学、临床医学等领域,希望通过大赛这一平台招揽英才,为行业发展助力。”爱尔眼科医院集团人力资源中心人力资源主管廖慧知说。 “大赛搭建了一个跨领域、跨地域的创新桥梁,推动项目实现从实验室到生产线的跨越。”作为首届大赛金奖获得者,复旦大学高级工程师刘玉普深有体会。他表示,期待看到更多博士后人才以大赛为起点,在科技创新浪潮中勇立潮头,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强大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