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9|回复: 0

“水电第一班”的非常“档案”

发表于 11 小时前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黄河奔腾,穿山越峡。在甘肃永靖的险峻河谷间,刘家峡水电站巍然矗立。1975年,作为新中国首个自行勘测设计、制造设备、施工安装、调试管理的百万千瓦级水电站——刘家峡水电站全面建成,创下7个“全国第一”,被誉为“共和国水电长子”。

在这颗“明珠”的核心处,有一个至关重要的班组——国网甘肃刘家峡水电厂电气分场自动班,也曾被称为“水电第一班”。50载风雨,他们靠着“敢啃硬骨头”的劲头,保存着一份非常“档案”,一把螺丝刀、一台老设备、一双铁脚板,记录和见证着“水电长子”从人工操作到智慧赋能的“非常跃迁”。

一把螺丝刀,记录“起搏器”的初生

“瞧瞧,这手柄的木纹深处,沁润的都是老师傅们的汗水。”打开工具箱,一把老旧的螺丝刀静静地躺在光鲜的新工具旁边,被仔细地编号保存,几十年来,一代代班组职工舍不得丢弃。

“现在看励磁电压曲线,平得像条直线。可当年,它抖得像心跳不稳的病人。”原班长刘伟回忆过往,语气里满是感慨。励磁系统,是发电机组的“心脏起搏器”,早年设备老旧,一到冬天,钻进冰冷的机柜检修,手里拿的这把螺丝刀,指头冻得伸不直,“到了夏天闷热如蒸笼,汗顺着安全帽往下淌。”

2000年,5号机组励磁系统改造,引进的国外静态励磁装置,图纸不仅全是英文,字里行间还设置了道道“门槛”,而外国专家现场指导一天的费用相当昂贵。

“怎么办?咱们自己学!”技术骨干张静带着班组,白天围着设备量数据、记波形,晚上抱着字典查单词、画电路图。一本本笔记写满参数,一张张草图反复推敲。

“最难的是双通道切换,稍有偏差就跳机。”张静回忆,“我们反复试验,整整三个月,吃住在厂房。”最终,他们实现了手动/自动无扰切换和双通道互备。

如今,数字化励磁系统响应毫秒级,电压稳定,成为守护电网安全的“定海神针”。那把拧过无数螺丝的螺丝刀,见证了“水电起搏器”的初生。

一台老调速器,教会“万无一失”

在班组陈列室,一台锈迹斑斑的机械调速器静静立着——它曾是控制机组转速的“机械臂膀”,动作慢、误差大,半夜报警是家常便饭。

“2007年换‘芯’,那才叫惊心动魄!”老师傅房浩指着模型,语气仍带着紧张。那年,他们要将老旧机械系统升级为电气液压调速器,响应时间必须控制在0.1秒内——这是电网安全的“生死线”。

为了调准一个参数,房浩和同事们把铺盖搬到厂房,在机组的轰鸣声中一待就是一个月。饿了啃口馒头,困了趴在桌上眯一会儿。有一次,调节阀突然失灵,差点引发跳机。他们连夜排查,发现是个微小的气泡卡住了油路。“从那以后,我常说:水电无事,差一毫秒都可能出大事。”房浩说。

如今,新型调速器响应速度已提升至0.05秒以内,能自动接收监控指令,精准调节负荷,成为机组的“灵敏之手”。

从“机械臂膀”到“神经中枢”,调速器的进化,为“智慧腾飞”装上了精准的“操控舵”。而年过半百的房浩,经常带班组的年轻人来看这台旧设备:“别嫌它老,它教我们要敬畏责任。”

一双“铁脚板”,走出“智慧大脑”

“以前巡检,全靠两条腿。”罗玉正翻出一张老照片:2005年,他和同事在电缆沟里弯腰布线,脸上全是灰,安全帽上挂着矿灯。

那年,刘家峡启动监控系统大改造。全厂3000多个监测点要联网,实现“坐在中控室看遍全厂”。

“那阵子,我们像‘蜘蛛人’一样爬高钻低。”罗玉正说,“一根电缆要穿几十米的沟道,一米一米地拉,一节一节地接。”累计敷设的电缆,能绕厂区好几圈。没有经验,就边干边摸索。为解决信号干扰,反复试验接地方式;为提升传输速度,优化通信协议。

整整一年,一张覆盖全厂的“神经网络”终于织成。值班员不再跑现场抄表,鼠标一点,所有数据尽收眼前。

如今,这套系统已进化为“智慧大脑”。智能机器人自动巡检,红外测温、局放检测一键完成;大数据平台实时分析设备状态,提前预警故障;远程诊断系统24小时在线,专家千里之外也能“会诊”。

五十年,变的是技术,不变的是精神。现任班长王磊说,“老一辈教会我们‘敢啃硬骨头’,我们要用这股劲儿,把传统水电带进智能时代。”

如今,刘家峡水电厂正加速迈向“智慧电厂”:数字孪生系统模拟运行工况,AI算法优化发电调度,5G+工业互联网打通数据壁垒……而这一切的背后,依然是那群穿着蓝色工装的人,在灯光下调试程序,在设备旁记录数据,在深夜里守护光明。(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康劲 通讯员 南文殊 李娟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