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7|回复: 0

咱合作社种出的好米要卖到全国去

发表于 3 天前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辽宁日报记者 陶阳 整理

讲述人:洪蕴来 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十佳农民、沈阳市沈北新区七彩星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秋收这阵子最忙,但再忙也高兴。今年,咱们合作社大部分地块的水稻每亩增产100来斤,收购价起步就是1.42元,比去年高了不少。这产量、这行情,增收是“没跑”了。

要问为啥收成好?“品种选得好”“老天帮忙”啥的,这都没毛病。但我最大的体会是:只有提高机械化、智能化水平,才能产好米、卖好价,“慧种地”才有好收成。

我叫洪蕴来,今年47岁,家住沈阳市沈北新区兴隆台街道房身村,家里祖祖辈辈都是农民。我种水稻有30年了,最初家里有十几亩地,后来一点一点地扩大面积,还带着村民一起在稻田里养蟹。大家得到了实实在在的收入,都挺信我,愿意跟着我一起干,咱们还成立了种植合作社。

刚收的粮食堆成山,水分、香度等指标,洪蕴来一尝就八九不离十。 陶阳 摄

沈北的水质好,加上咱坚持使用农家肥,种出的大米好吃,城里人都认。但有一段时间,因为劳动力老化、加工能力不足,有地种不过来、有米磨不出来,眼瞅着机会抓不住,心里干着急,不改不行啊!

从2021年开始,我们瞄着稻米生产智慧化、加工自动化,陆续购买了数字化育秧、无人驾驶播种收割、智能化稻米加工等先进设备。就说无人插秧设备吧,干活儿不偷懒也不骗人,一眨眼的工夫就能插一亩地,11111个穴,一个不差。还有新的稻米加工机,一小时能磨30吨米,效率是原先的3倍,出米率还高。

有了新机器,新问题又来了。占地两亩的小池子坑坑洼洼,农机掉头都费劲,设备再先进也有劲使不出来。还别说,真是缺啥来啥。2022年,区里建设高标准农田,土地平整了,稻池也扩大到15亩至20亩,大型农机作业更方便。智能化的给排水系统,能对地下管网进行远程控制,水缺多少就自动补上,肥料也能随水下田,省工、省时、省肥。

最近这5年,我的水稻种植规模从5000亩增加到8000亩,每年还收购水稻10万多亩,带领2000余户农民一起干,大米的年产能从3万吨增加到10万吨,省内挺多粮店都能买到咱们的“七星”大米。

前一阵儿,在“与辉同行”直播间,3分钟,我们的大米就卖了2.6万单!我原本想,在这么大的平台,没人能注意咱,一单也卖不出去得多丢人。可没想到,网友就认好大米,一下子卖了这么多,咱是真高兴。回头一想:网络有这么大的潜力,咱咋早没用起来?

从那以后,合作社的人经常聚在一块儿掰扯,大伙儿越唠越精神,一唠就是半宿。我琢磨着,不单要带领大伙儿一起种好粮、踏踏实实地扩大生产,销售也得朝线上使劲,好米为啥掖着藏着?

好米不怕比。我们正加紧建新的智能化大米生产线,投产后产能将翻倍,网络直播间也搭起来了。咱合作社的人都相信,好大米一定能源源不断地卖向全国!

记者感言

让每一粒米实现价值最大化

洪蕴来的水稻生产机械化、智能化升级,正是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缩影。从“怎么种”到“怎么发展”,只有让每一粒米实现价值最大化,才能让农民的腰包越来越鼓。

以科技赋能土地,实现更高效益;让农民告别单打独斗,形成规模经营;打造品牌、借力网络,引领产业升级。这一切,不仅来自生产方式的进步,更源于发展理念的持续更新。

“科技种田让咱的米卖上了好价钱,土地也跟着增值了。”采访中,洪蕴来这样说。的确,只有坚持藏粮于技,才能筑牢丰收根基,土地才能真正焕发生机。

(陶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