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5|回复: 0

“UP主”工匠郑贵有:解锁工匠新范式

发表于 前天 08:19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豆包、DeepSeek、Kimi、文心一言……你看,这些AI软件我全都下载了,它们能和创新成果进行融合,有时还能帮我润色文字。”

这个眼镜挂在鼻梁上、抬眼和“00”后“切磋”人工智能的“70”后,是2025年大国工匠、北重集团防务事业部407车间车工郑贵有,他总是在说笑间把最前沿的技术用简单有趣的方式带到生产一线。

“咱工人有力量,这力量得用在刀刃上!”刚刚过去的国庆假期,郑贵有带领团队全力攻坚一项军工科研产品的关键技术难题。这个直径将近1.8米的“大家伙”,对尺寸精度和圆度的要求近乎苛刻,而且极易变形。郑贵有和团队反复优化加工方案,啃下了这块“硬骨头”。

这位车间里的“技术大拿”,还是线上线下的“活跃UP主”。打开“职工之家”APP,他开设的“细长轴车削加工的变形控制”课程已有上千人学习,评论区里全是点赞:“郑师傅讲得通俗易懂,比看说明书都管用!”

从车间到校园,郑贵有积极响应劳模工匠“进校园、进社区、进机关”活动号召,他的宣讲足迹遍布内蒙古大学、包头市委党校、内蒙古通威高纯晶硅有限公司等多所院校、企业。这种传承精神,让他在2024年被聘为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校友领航导师”,当年他在这所学校当劳模班班长时就开始自己琢磨电脑,如今54岁的他,线上线下授课都是自己做PPT课件。

“一个人有技术,自己有前途;一群人有技术,企业有前途;一代人有技术,国家有前途!”这是郑贵有的口头禅,更是他的行动指南。30多年来,他培养出20多名技能骨干,其中郭久林成了集团公司关键技能带头人,张月雷入围北疆工匠培育对象。郑贵有创新工作室用独特的“放养式创新”模式颠覆传统,这种灵活机制让创新工作室斩获41项国家专利、230多项技术创新成果,直接创效2300余万元,2023年一项成果获全国职工优秀技术创新成果三等奖。(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赵昂 通讯员 高玉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