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日报讯(记者 孙奇茹)昨天,首个“北京国际人才服务港”(简称“服务港”)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揭牌。通过构建“科技赋能、数智驱动”的服务模式,服务港集成了人工智能技术打造的智能服务体等前沿技术应用,各类人才在此可实现近百项政务、事业、生活类服务事项的“一站式”全链条办理。
来自西非国家科特迪瓦的谢,来到中国已近二十年,如今在北京工业大学人工智能视觉识别领域担任教授。他回忆起这二十年感受到的巨大变化十分感慨。“刚来中国时,在出入境大厅排一整天的队才办完手续,而现在在北京很多地方都能快速办理出入境事项。”谢回忆,当时操着一口“哑巴”中文,连“你好”都不会说,在办事、生活中经常遇到难题。而如今,在服务港,外籍人才只需戴上一副懂104种语言的AR增强现实智能翻译眼镜,就能实现戴镜人说外语、工作人员的平板终端上自动翻译这样炫酷而便利的体验。
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党组成员、副主任,市人才工作局副局长杨璞介绍,在服务港,外籍人才可一站式办理来华工作许可、签证、执业许可等政务事项,也可办理子女入学、税务、法律等服务事项,以及租房、家政等生活服务事项;本土人才可办理人才引进、积分落户、工作居住证、人才计划申请以及科技成果转化、企业服务等相关服务事项。
据悉,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市人才工作局将联合各区持续完善外国人才服务保障体系,布局建设服务港,加快构建功能完备、便捷高效的国际人才服务网络,为北京汇聚全球智慧、优化人才发展环境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