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下一页
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47|回复: 11

300个概念、表述讲透二十届四中全会《建议》(二)

发表于 6 小时前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今天我们继续发布用300个重要概念、表述讲透《建议》全文的系列原创文章。先把第一篇放到前面,方便大家学习使用,下面直接进入主题。
(5)“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原则。
21.推动三组关系更好相适应:——坚持全面深化改革。聚焦制约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推进深层次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推动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更好相适应,持续增强发展动力和社会活力。
★理论强党解读:前两组是政治经济学的经典概念,我们用大白话解释一下。
生产力:可以理解为社会创造财富的“能力”。生产关系:是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关系”,比如生产资料归谁所有(所有制)、产品如何分配、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关系。两者关系: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这就像脚和鞋的关系。生产力(脚)长大了、变化了,原来的生产关系(鞋)就会变得夹脚、束缚,这时就需要换一双新鞋(改革生产关系),否则脚就走不快(阻碍生产力发展)。
经济基础:指的是社会中占主导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可以简单理解为社会的经济结构)。上层建筑:指建立在经济基础上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的总和以及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宗教、哲学等观点等。两者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服务和反作用于经济基础。这就像地基和楼房的关系。经济基础(地基)变了,上层建筑(楼房)也必须相应地加固、调整甚至重建,否则楼房就会不稳。
以上两组概念虽然很抽象,但都是很基础的政治经济学概念,大家都很熟悉了。关键是第三组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更好相适应。二十届三中全会确定的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核心落脚点就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其中,国家治理体系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管理国家的制度体系,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各领域的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安排。国家治理能力指运用国家治理体系管理社会各方面事务、有效推动制度执行的能力。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更好相适应,就是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更好服务保障经济社会等各方面高质量发展。另一方面,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也会反过来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提出更高要求,这样国家就需要不断深化改革,以优化完善提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所以说,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6 小时前 | 查看全部
22.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坚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建设法治经济、信用经济,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形成既“放得活”又“管得好”的经济秩序。
★理论强党解读:这八个字想阐明的是我们想构建一个什么样的市场体系,如果不能形象理解,那就往反方面想。就是说,我们想构建的市场体系是统一的而非割裂的,开放的而非封闭的,竞争的而非特权的,有序的而非混乱的。最终目标就是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具体用表格表示如下:
111.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6 小时前 | 查看全部
23.建设法治经济、信用经济:——坚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建设法治经济、信用经济,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形成既“放得活”又“管得好”的经济秩序。
★理论强党解读:其实这一点很好理解,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基石,法治是市场经济的保障,所以我们要建设法治经济、信用经济。具体来说,法治具有稳定性,既可以约束市场主体(比如企业)违法经营,也可以防止政府不当干预,在经济纠纷产生时还能加快问题解决,降低交易成本,再有就是可以保护产权。而信用是现代金融的基石,如贷款者不讲信用,借贷不还,银行就会破产,就会产生金融危机。如果政府不讲信用,外地投资者就不敢来投资。如果企业不讲信用,就没有其他企业敢跟你合作,最终的结果就是市场萧条而萎靡,经济发展迟滞。举两个例子:国家制定出台《民营经济促进法》就是法治经济的重要体现。我所在的内蒙古自治区这两年实施的诚信建设工程,根本目的也是为了建设信用经济、优化营商环境。
(6)“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

24.“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七个方面目标: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科技自立自强水平大幅提高,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取得新突破,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升,人民生活品质不断提高,美丽中国建设取得新的重大进展,国家安全屏障更加巩固。

★理论强党解读:对比“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从之前的六个方面变成了现在的七个方面。区别主要是:以前说的是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这次说的是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科技自立自强水平大幅提高。把以前的经济发展拆分为高质量发展和科技自立自强两部分,以更加突出这两部分的重要性。再有就是:“十四五”那时说的是国家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这次换成了国家安全屏障更加巩固,更加突出国家安全的重要性。
25.全要素生产率稳步提升:——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经济增长保持在合理区间,全要素生产率稳步提升,居民消费率明显提高,内需拉动经济增长主动力作用持续增强,经济增长潜力得到充分释放,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纵深推进,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持续显现。
★理论强党解读:全要素生产率是经济学中衡量生产效率的核心指标,指在劳动力、资本等生产要素投入不变的情况下,通过技术进步、管理优化、制度创新等非要素因素实现的额外产出增长,体现了资源配置效率和技术进步对经济的综合贡献。
为了更好地理解,我们用一个厨师做菜的比喻来说明:
总产出:一道美味佳肴的最终口味和品质。
要素投入:
劳动力:厨师花费的时间和精力。
资本:厨房、灶具、锅碗瓢盆等。
假设有两个厨师,使用同样多的食材、时间和同样的厨房设备:
厨师A:只会简单的翻炒,做出的菜味道普通。
厨师B:拥有高超的烹饪技巧、创新的菜谱组合、并且对火候和流程有优化管理,做出的菜肴美味非凡。
那么,厨师B比厨师A多出来的那份“美味”,就来源于他的技巧、创新和管理。这部分“额外的产出”就是 “全要素生产率” 的体现。
26.居民消费率明显提高:——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经济增长保持在合理区间,全要素生产率稳步提升,居民消费率明显提高,内需拉动经济增长主动力作用持续增强,经济增长潜力得到充分释放,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纵深推进,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持续显现。
★理论强党解读:居民消费率明显提高意味着国家希望居民消费支出在经济总量中的占比能有显著提升,从而让消费这个“主引擎”更有力地驱动经济增长。得先搞明白居民消费率这个概念。居民消费率 = 居民消费支出 / 支出法GDP。它衡量的是全体居民的消费总额占整个经济产出的比重。2023年我国的居民消费率约为39.1%。这个水平不仅低于全球56.6%的平均值,也低于中等收入经济体52%的平均水平。在投资驱动经济增长的模式面临挑战的背景下,过低的居民消费率使得消费难以接替投资成为经济增长新动能。
我们都知道,宏观经济的两个基本面是供给和需求,其中需求包括内需(投资+消费)和外需(外贸+外资)。近些年,在房地产市场萎靡不振的情况下,以投资拉动经济增长效果大不如前,而外贸受制于贸易战等多种因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也很有限。这种情况下,只能寄希望于居民消费。
但矛盾的点在于,中国人的消费观念一直比较保守,我们2024年的储蓄率高达43.4%,排在世界主要经济体第一位,储蓄总规模世界第一。储蓄率远高于美欧等西方国家。(美国为5.2%、英国16%、德国为27%、法国为17.1%、日本不到10%)。所以想靠消费拉动经济,首先要解决居民不想消费的问题——除了更倾向于储蓄这一因素外,不想消费的原因还包括商品和服务不能满足居民的需求,这一点需要在供给端优化升级。
再有就是不能消费。我国的贫富差距依然较大,近年来因为疫情等多重因素,不少居民手里没钱,想消费却没那个能力。这种情况下,就要靠政府政策帮助居民增收减负,以改善消费能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6 小时前 | 查看全部
27.新四化: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

★理论强党解读:要搞清楚新四化和老四化的区别,也要搞清楚新四化各自的内涵及彼此的联系。老四化指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科学技术现代化,最初由周恩来总理在1964年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提出,并在1975年第四届全国人大上再次重申,成为改革开放初期鼓舞人心的宏伟蓝图。我们现在说的现代化建设,其实就起源于周总理提出的这老四化,小平同志完美的继承了周总理的遗志,并推动将其在中华大地上逐步兑现。
至于新四化,我们还是通过表格来了解各自内涵及彼此联系。
222.jpg
123.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6 小时前 | 查看全部
28.高质量发展三个方面重大突破:发展新质生产力、构建新发展格局、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取得重大突破。

★理论强党解读:《建议》中提出要在“发展新质生产力、构建新发展格局、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这实际上是为中国经济迈向更高水平规划了一条环环相扣、相互支撑的系统路径。其中发展新质生产力是驱动未来发展的核心动力引擎,现代化经济体系是承载新质生产力并实现价值转化的坚实载体。新发展格局则是激活内需、联通内外,确保经济高效运转、载体作用充分发挥的战略路径。三者协同突破,共同构筑了中国式现代化征程上赢得未来竞争主动权的系统工程。
456.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6 小时前 | 查看全部
29.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格局基本形成:——科技自立自强水平大幅提高。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显著提升,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格局基本形成。
★理论强党解读: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是有深刻内涵的,绝对不能只记住口号,那样注定只能浮于表面。二十大报告首次将教育科技人才放在一个板块上,并且排名仅次于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这一板块;二十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这次四中全会又提出十五五期间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应该说,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是中国面对全球竞争和未来发展大势,提出的一项关键战略。其核心目的,是打破这三者之间传统的“条块分割”状态,让它们像齿轮一样紧密咬合、相互驱动,最终汇聚成推动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强大合力。我们还是用表格罗列一下:
789.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6 小时前 | 查看全部
30.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快速突破: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能力显著增强,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快速突破,并跑领跑领域明显增多,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创新驱动作用明显增强。
★理论强党解读:这里所说的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主要包括六个方面,也就是《建议》后面第四大部分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这里所说的“完善新型举国体制,采取超常规措施,全链条推动集成电路、工业母机、高端仪器、基础软件、先进材料、生物制造等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取得决定性突破。”
31.并跑领跑领域明显增多: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能力显著增强,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快速突破,并跑领跑领域明显增多,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创新驱动作用明显增强。

★理论强党解读:并跑领跑领域明显增多,主要还是在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反映了国家突破技术卡脖子、筑牢安全发展底线、抢占未来先机、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的雄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6 小时前 | 查看全部
32.全过程人民民主“三化”水平: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理论强党解读:我们可以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理解为确保“全过程人民民主”从理念转化为实践、从要求转变为实效的三大支柱。它回答的是这样一个问题:“全过程人民民主”如何才能真正落地,而不是一句口号?答案是:通过把这三大支柱变得可操作、可遵循、可持续。
0001.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6 小时前 | 查看全部
33.两个同步:——人民生活品质不断提高。高质量充分就业取得新进展,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
★理论强党解读:这两个同步属于收入分配的范畴,目标是在初次分配中就能让劳动者享受到经济增长的红利(工资、劳动报酬)。体现的是人民至上、民生为大的价值取向,确保经济增长的成果更多惠及全体人民。
34.碳达峰目标如期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取得新的重大进展。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基本形成,碳达峰目标如期实现。
★理论强党解读:2020年9月22日,中国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明确提出力争2030年前实现二氧化碳排放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所以到2030年“十五五”收官之年,我们必须实现碳达峰的目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6 小时前 | 查看全部
35.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新型能源体系初步建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新型能源体系初步建成,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不断提升。
★理论强党解读:这是一个非常系统的概念,我们可以用表格的形式列举一下,非常清晰明了。
333.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