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5|回复: 0

“摆姿势”演练偏离了标准化初心

发表于 6 小时前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摆姿势”演练偏离了标准化初心

“各班组按既定路线集结,动作规范点,注意镜头!”近日,随着安全员的提醒,山西一煤化工公司合成车间的消防演练拉开帷幕。操作工李建国拎起灭火器,熟练地完成“提、拔、握、压”的标准动作,对着空地上划定的火源进行喷射——这已是他本月第3次参加此类演练,流程早已烂熟于心,但他总觉得,这标准的程序里缺少了真实的“烟火气”。
直到上月车间仓库因电路短路冒起真烟,他与工友们抱着灭火器赶到现场时,才愕然发现:仓库门口堆放的半成品完全阻塞了通道,平日演练中烂熟于心的标准站位无处立足,规范动作在杂乱现场更是无从施展。最终,他们只能等待消防队员前来处置——而这一切,在以往的“标准化”演练中从未被模拟过。
“我们每次演练都严格按照标准流程走,台账、照片一应俱全,安全检查次次满分,为何真遇险情就失灵?”班组会上,李建国忍不住拍桌发问。班组长张建军无奈地翻出厚厚的演练方案,叹道:“你看,这上面明明白白写着‘起火点为开阔空地’‘通道无障碍物’,都是为了符合标准化检查要求,谁又敢轻易改动呢?”这番对话,道出了众多基层班组的共同困境:安全生产标准化本要求应急演练常态化、规范化,但在执行中,“标准化”却被异化为“程式化”。演练场景被简化,流程被固化,风险被弱化,最终沦为应付检查的“样板戏”,与实战需求渐行渐远。
破解这一难题,需要正本清源,回归标准化“动态适配、实战有效”的核心。其根源在于三重认知偏差:一是将流程固化等同于标准化,忽视了其必须随风险特点动态调整的本质;二是重记录轻实效的考核导向,使台账、影像资料反客为主,职工实战能力却被忽视;三是制定与执行上下脱节,安全部门的方案脱离一线实际,使标准沦为一纸空文。
而《大中型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要求》新国标,正是针对这些痛点的良方。它明确要求“应急演练应结合岗位实际风险,体现标准化流程的实战性,演练后需对照标准复盘优化”,并首次将班组建设提升至核心地位,强调企业必须“发挥班组在安全生产中的基础支撑作用”,从制度层面为标准化与实战化的深度融合筑牢根基。
让演练真正回归标准,关键在于打通“标准制定—实战演练—复盘优化”的闭环,使班组成为落地核心。以河北钢铁集团唐钢公司镀锌车间为例,其班组基于锌液泄漏等真实风险,梳理高频场景,制定“一景一案”;演练中引入“变量考核”,通过设置应急通道堵塞等突发状况,检验工人在标准流程上的真实应变;演练后严格执行“标准复盘”,对照国标评估流程、优化方案。一次演练后,他们便根据实战反馈,将应急物资存放点调整至更符合“就近取用”标准的位置,实现了标准与现场的精准契合。
基层班组更应将标准融入日常。班组长可牵头成立标准优化小组,组织职工对照新国标,梳理岗位风险与演练流程的脱节点。演练前不预演脚本,检验真实处置能力;演练后召开评议会,让职工评议“标准何处好用、何处需改”,使标准在应用中持续优化,真正“活”起来。
安全生产标准化的生命在于实战有效。新国标为演练提供了科学指引,而基层的主动参与则是其灵魂。当演练不再是“摆姿势”的表演,而成为检验与提升标准的过程,安全防线的根基才能真正坚如磐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