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回复: 0

两名内蒙古籍航天员武飞王杰将在天宫会师

发表于 昨天 15:25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内蒙古日报记者 李霞 康丽娜 柴思源 王智华

“作为航天员队伍中最年轻的一员,迎来自己的飞天任务,我深感无比幸运。这份幸运源于我们正处于一个航天事业跨越式发展的伟大时代。”在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航天员与记者见面会上,神舟二十一号乘组航天员武飞说。

10月30日,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新闻发布会在位于内蒙古阿拉善盟额济纳旗境内的东风航天城即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东风礼堂举行。发布会后,航天员乘组张陆、武飞、张洪章集体亮相问天阁,与记者见面并回答记者提问。

武飞这位1993年出生于包头市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的航天飞行工程师,是中国航天员队伍中最年轻的面孔,也是继来自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的神舟二十号航天员王杰之后,第二位“太空出差”的内蒙古籍航天员。

按照计划,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船将于10月31日23时44分发射,作为乘组一员,武飞将从家乡内蒙古启程,开启他的首次“太空出差”。此时,作为执行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行任务的航天员王杰已在轨驻留189天。神舟二十一号乘组飞天后,武飞与王杰将在中国空间站天宫实现太空会师。

从草原仰望星空的少年,到成为执行神舟飞船载人飞行任务的航天员、航天飞行工程师,武飞和王杰用奋斗谱写了属于自己的飞天梦想诗篇。

武飞的童年是在牛羊成群、四季更迭的广袤草原上度过的。白天,大自然是他无尽的乐园;夜晚,曾担任民办教师的父亲用数学公式点燃了他对世界的好奇。而真正将飞天梦想种在他心田的,是2003年神舟五号返回舱在内蒙古四子王旗草原成功着陆的历史瞬间。“因为我是内蒙古人,从2003年的时候就对载人航天有很深的印象。”多年后武飞这样回忆。那年,飞天梦如同一粒种子,在一个内蒙古少年心中生根发芽。这与在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的中学课堂上了解到神舟五号飞船返回舱在内蒙古着陆,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这一重大事件在王杰心中埋下了一颗航天梦想的种子一样,极其相似。

年少时的武飞,是军事杂志的忠实读者。当在《世界军事》等杂志上看到炫酷的武器装备后,一个念头涌上小武飞的心头:“什么时候我们国家的武器装备也能世界领先?”这份朴素的家国情怀,与飞天梦想交织,成为武飞奋斗的原动力。

怀揣梦想,武飞在高考后坚定选择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飞行器环境与生命保障工程专业。在这里,他叩开了逐梦航空航天的第一扇大门。他参与战斗机燃油箱惰化系统研究,并在这段经历中明确了人生方向:“科学家是发现世界上已经存在的道理,工程师是创造世界上没有的实体。”他立志成为一名工程师。

硕士毕业后,武飞进入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成为一名航天领域的科研人员,以工程师的身份深度参与载人航天、月球与深空探测等多类航天器的研发验证工作,用专业能力为航天事业筑基。

2019年,一份关于选拔航天飞行工程师的通知,改变了武飞的人生轨迹。在得知第三批航天员选拔的消息时,他几乎没有犹豫,“第一时间就报了名”。

然而,通往太空的道路布满考验。其中,有关离心机的选拔考核,给武飞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第一次承受8个G的超重负荷时,巨大的压力让他几乎无法呼吸。“那时就真正感受到,航天探索是用身体对抗物理的过程。”在那生理极限的临界点,支撑他坚持下去的,是内心深处对这份事业无比的热爱和超越自我的决心。

成为航天员后,无论是系统原理的深入钻研,还是在模拟器上千百次的精细操作,亦或是面对特因环境的极限挑战,武飞都全力以赴,不敢有丝毫懈怠。在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航天员与记者见面会上,武飞动情地说:“我深知,只有把每一个细节做到极致,才能无愧于为祖国出征太空的崇高使命。我相信一句话,越努力,越幸运。能够将个人梦想融入祖国航天的辉煌征程,这是时代赋予我的最大幸运。而我能做的就是用100%的努力去回报这份幸运,不负时代,不负重托!”

即将出征太空,武飞既激动又期待。这次出征,武飞带了一棵迷你向日葵。他解释说,向日葵的寓意很好,是积极向阳、向上的状态,同时,这也与他的女儿有关,因为女儿的小名就叫“小葵”。他希望在太空繁忙的工作之余,这棵向日葵能让他感受到来自家乡和家庭的温暖。

就在武飞即将出征太空之际,王杰和“神二十”家族正在做足准备迎接神舟二十一号乘组入驻天宫。在轨驻留期间,神舟二十号乘组共进行4次出舱活动和7次载荷进出舱任务。和武飞同样作为航天飞行工程师的王杰,已经和乘组成员共同进行了出舱活动,并圆满完成空间碎片防护装置安装、舱外辅助装置安装、舱外设施设备巡检等任务,并在空间科学与应用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王杰、武飞的飞天之路,是个人梦想与家国情怀交织的奋斗缩影,更是内蒙古与中国航天事业血脉相连的生动注脚。

60多年前,东风航天城建设伊始,内蒙古阿拉善盟额济纳旗人民为了新中国的“铸剑”事业,举家迁出世代居住的故土,三易旗府,书写了“最好牧场为航天”的历史佳话。

60多年间,几百颗卫星、20艘神舟飞船等众多飞行器在额济纳旗成功发射,这里创造了中国航天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多项“第一”,圆了中华民族千年飞天梦想,并不断创造新的辉煌,内蒙古人民在中国航天事业发展这一伟大进程中持续贡献力量。

从“最好牧场为航天”的无私奉献,到如今本土航天员接力出征,60余载守望相助,内蒙古始终与中国航天同频共振。

2025年11月1日,浩瀚太空将见证注定感人的一幕:来自达茂草原的武飞与来自乌拉特草原的王杰将在中国空间站天宫实现历史性握手。这不仅是两位内蒙古籍航天员的历史性会师,更是中国航天精神薪火相传的象征。一代代航天人正如大漠胡杨,在辽阔戈壁中的东风航天城和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各个站点深深扎根,在世界航天史上写下生生不息创新不止的壮阔诗行。

星空无垠,探索不止。武飞携带的迷你向日葵,既是对女儿的深情牵挂,更是中国航天人向阳而生、逐梦前行的精神写照。在建设航天强国的新征程上,必将有更多航天员从内蒙古这片辽阔土地起飞,以牧歌般的豪迈,在璀璨星河中续写中华民族的飞天传奇,续写人类探索浩瀚星空的壮美诗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