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马上注册!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杭州日报记者 马梦妍 秋风萧瑟,今年77岁的彭勇敢,依然准时出现在了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城厢街道东阳桥社区“老彭维修站”的修理台前。一身白衬衫,配上黑色西装裤,鲜亮的党员徽章佩戴在胸前,身形瘦削,人却十分精神。 18岁当兵,习得了一身“无线电维修”技术,还热心帮助战友——老彭曾是部队里的“雷锋式干部”。如今退休后的他,扎根社区十几年,坚守为民初心,又成了远近闻名的“万能修理匠”。 这些年,彭勇敢坚持免费为附近居民修理大小家电,留下过2000多条服务记录。这处“老彭维修站”,也成了雷锋精神薪火相传的温暖窗口。 从修飞机到修家电 志愿服务社区居民十余年 说起彭勇敢为社区居民义务修理小家电的开始,既是偶然,也是必然。 “我以前在部队当过兵,学的是无线电维修技术,后来随军到北京和济南的机场,修理飞机上的无线电设备。”彭勇敢说,之所以想到要为居民修理小家电,是因为退休当社区志愿者时,常听居民说起小家电修理的烦恼。 “好多人为修点小东西,跑断腿花大钱还找不到人。这事我能不能帮上忙呢?”热心肠的彭勇敢于是自告奋勇,从一只电饭煲开始尝试,“没想到很快就修好了”。一来二去,彭师傅的名号迅速传开,前来找他修理家用物件的居民越来越多,社区还专门为他找到了一处空间作为修理房,也就是如今这处远近闻名的“老彭维修站”。 站点空间不大,只有他一人打理。若碰上他有事走开了,居民只需自助填单,留下待修物件即可。修理完成后,老彭会一一按照单子上的联系方式通知提件。“全程不收人工费,只需要出配件本身的费用就可以。”因为彭勇敢觉得,自己不愁吃穿,用国家培养的技能服务邻里,是顺手做好事,不该计较利益得失。 来找老彭的大多是上了年纪的居民,他们生活节俭、爱惜旧物,需要修理的东西也没什么大毛病,一般更换零件即可。“快的十分钟就能修好,修好了又像新的一样,还能再用十年。”老彭说,一开始也老遇到不懂的难题,怎么办?就自学攻克,身体力行地贯彻那句“活到老学到老”。比如,有一回,他接到了一台微波炉的维修单。为了搞清楚电器内部的结构原理,他专程到新华书店蹲守了3天,翻阅书籍,拆解实物相互对照,终于发现了问题所在。渐渐地,彭勇敢的维修清单品类越来越丰富,维修成功率也达到了九成多。 为了替大家找到性价比高的配件,老彭还学会了网购。上千元的小家电,换上3元的新零件后又能再次正常运转时,老彭听着电话那头传来的感谢,也同样感受到了那份失而复得的喜悦。这些都是他十几年如一日坚持的动力。老彭说,自己是一名老党员,始终记得“为人民服务”这个初心,“他们有需要、我能帮上忙,就是为人民服务了。” 维修记录超2000条 将雷锋精神代代相传 随着彭勇敢的美名越传越远,他的服务范围也越来越广。在他的服务对象中,既有认识多年、曾上门找他修好了数十件家电的老邻居,也有专程从杭州市区赶来、请他帮忙看家电的年轻人。 慢慢地,记满了送修时间、物主联系方式、故障情况、处理结果等内容的维修记录本,达到了6本,维修记录超过了2000条。后来,他干脆开出了义务修理的流动“外摆”。比如前不久,在城厢街道党群服务中心服务时,仅半天时间,彭勇敢就收到了报修的家电28件,“回来后我花了5天时间集中修理好了。” 今年7月,到隔壁的燕子河社区摆摊时,他还接到了一台电风扇中的“高级货”。物主徐先生在找到老彭前,曾多方尝试维修未果,眼看这台市价1400多元的智能风扇就要落在家中吃灰。徐先生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心态,找到了老彭这里。 这也是目前彭勇敢修过的最复杂的电器,他一一排查近百个核心部件,最终发现问题出在一个小小的芯片上。“好在我平时有个习惯,经常向收废品的回收能用的物件,刚好有拆下的芯片适配,最后一分钱没收就解决了问题。他想感谢我,我说就当交个朋友吧。” 时光飞逝,记录本越积越厚,上面的桩桩件件,背后都是一段助人为乐的温暖故事。“我把坚持做好事的每一天,都当成了‘雷锋日’。”彭勇敢告诉记者,自己这一代是从学雷锋热潮中成长起来的,每当感到迷茫,雷锋精神都让他找到了人生的方向。而他也将这份精神贯穿始终,成了居民口中“就在身边的活雷锋”。 “不打烊”的老彭维修站,正如永不熄灭的灯塔照亮了城市一角,散发着邻里互助的光芒。如今,彭勇敢也在思考维修站的未来。他计划整理一本简单实用的维修指南,将维修家电中常见的问题和处理方法总结出来,去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也将坚守了一辈子的雷锋精神,经由这份手艺传给他人——“我希望有人能发自内心地享受公益的快乐,我愿意将经验毫无保留地教给别人。” 
 |